編輯推薦
免費資料

免費領取
網校內部資料包
考試輔導
直播課
布魯菌病在國內,羊為主要傳染源,牧民或獸醫(yī)接羔為主要傳播途徑。皮毛、肉類加工、擠奶等可經皮膚黏膜受染,進食病畜肉、奶及奶制品可經消化道傳染。那么布魯菌病的病理變化到底是什么呢?快和醫(yī)學教育網小編一起了解一下“布魯菌病的病理變化”吧!
本病病理變化廣泛,受損組織不僅為肝、脾、骨髓、淋巴結,而且還累及骨、關節(jié)、血管、神經、內分泌及生殖系統(tǒng);不僅間質細胞,而且還損傷器官的實質細胞。其中以單核-吞噬細胞系統(tǒng)的病變最為顯著。病灶的主要病理變化:
①滲出變性壞死改變:主要見于肝、脾、淋巴結、心、腎等處,以漿液性炎性滲出,夾雜少許細胞壞死;
②增生性改變:淋巴、單核-吞噬細胞增生,疾病早期尤著。常呈彌漫性,稍后常伴纖維細胞增殖醫(y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
③肉芽腫形成:病灶里可見由上皮樣細胞、巨噬細胞及淋巴細胞,漿細胞組成的肉芽腫。肉芽腫進一步發(fā)生纖維化,最后造成組織器官硬化。三種病理改變可循急性期向慢性期依次交替發(fā)生和發(fā)展。如肝臟,急性期內可見漿液性炎癥,同時伴實質細胞變性、壞死;隨后轉變?yōu)樵鲋承匝装Y,在肝小葉內形成類上皮樣肉芽腫,進而纖維組織增生,出現混合型或萎縮型肝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