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疾病--異物的臨床表現|診斷|并發(fā)癥|治療,相信各位考生對此問題比較感興趣,醫(yī)學教育網小編為您匯總如下:
【臨床表現】
主要是咽下困難。異物停留于食管由于機械性阻塞而影響吞咽,輕者如圓鈍異物或可稍進流食或半流食飲食,重者則滴水難咽,常張口流涎,同時感胸部有物阻塞。尖銳異物于頸前甲狀軟骨下或胸骨后發(fā)生疼痛。
小兒有較大的食管異物時,可壓迫氣管后壁發(fā)生呼吸困難,唾液流入氣管引起刺激性咳嗽等癥狀。
【診斷】
根據病史、癥狀、檢查診斷不難。可囑患者作咽口水動作,此時面部可立即出現特殊痙攣性的痛苦表情,轉頭縮頸,手扶痛處。
間接喉鏡檢查見到梨狀窩有唾液滯留,或杓狀軟骨呈水腫隆起,應認為有食管異物可能。
食管X線檢查,對金屬不透光異物或大塊致密骨質可以確診,并可經X線拍片定位。對較小、不顯影、非金屬異物可用鋇劑檢查,或加入棉絮纖維作透視定位。疑有食管穿孔時應改用碘油。少數病例,尤其小兒x 線檢查未發(fā)現 異物,但有明顯異物史,而且癥狀持續(xù)存在不能確診時,應作食管鏡檢查。
【并發(fā)癥】
尖銳異物可在短期內發(fā)生食管穿孔,導致縱隔炎或膿腫,出現胸骨柄后疼痛加重,伴高熱。雖是光滑鈍性異物,但在較長久滯留后,同樣可以造成穿孔。故凡有食管異物者,出現頸部皮下氣腫或縱隔氣腫即示食管已穿孔。尖銳異物嵌頓在食管第二狹窄外,穿破食管引起食管周圍化膿性感染,動脈壁被侵蝕,破壞其彈性纖維而形成假性動脈瘤,或尖銳異物直接刺傷大血管,發(fā)生致死性大出血死亡。少數滯留較大異物,感染及肌層可引起食管瘢痕性狹窄。
【治療】
食管異物應于食管鏡下取出,若異物存留時間較久,病人就診時極度衰竭、脫水、食管炎癥較重,應先糾正全身情況,抗炎治療,待情況好轉再進行食管鏡檢并取出異物。對特殊形狀、尖銳帶鉤異物,如假牙等應先研究,設計取出方案后,再行手術取出,防止強拉硬拉造成食管粘膜損傷、穿孔等并發(fā)癥,如已有并發(fā)癥或異物插入主動脈弓壓迫食管狹窄部位,危險性大時,請胸外科開胸取出。
手術后若有粘膜損傷,應禁食、或鏡下留鼻飼管,給大量廣譜抗生素。有穿孔者請胸外科協(xié)助處理。
備考神器:
以上就是“食管疾病--異物的臨床表現|診斷|并發(fā)癥|治療”的全部內容啦,以上信息由醫(yī)學教育網小編匯總,更多信息請關注醫(yī)學教育網耳鼻咽喉職稱考試欄目!
編輯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