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中藥調劑員考試,以下是“中藥飲片的炮制方法”,請考生查看!
戰(zhàn)國
對中藥炮制的文字記載始于戰(zhàn)國時代。我國現存最早的醫(yī)學典籍《黃帝內經》,其治療“目不瞑”的秫米半夏湯中就有“治半夏”的記載,表明當時預治疾病已經使用了藥物常規(guī)炮制品。
漢代
漢代,據有關資料記載,炮制方法已非常之多,如蒸、炒、炙、煅、炮、煉、煮沸、火熬、燒、斬斷、研、銼、搗膏、酒洗、酒煎、酒煮、水浸、湯洗、刮皮、去核、去翅足、去毛等。同時,炮制理論開始創(chuàng)立。我國第一部藥書《神農本草經》序例寫道:“藥……有毒無毒,陰干暴干,采造時月,生熟,土地所出,真?zhèn)侮愋?,并各有?hellip;…若有毒宜制,可用相畏相殺,不爾勿合用也”。
在南北朝劉宋時代,我國第一部炮制專著《雷公炮炙論》問世,記載的炮制方法主要有蒸、煮、炒、焙、炙、炮、煅、浸、飛等。該書對后世中藥炮制的發(fā)展,產生了極大的影響,某些炮制方法,現今仍有很大的參考價值。
明代
明代時期,中藥炮制發(fā)展得較為全面,在理論方面,陳嘉謨在《本草蒙筌》中曾系統(tǒng)地論述了若干炮制輔料的作用原理,記載為:“酒制升提;姜制發(fā)散;入鹽走腎仍仗軟堅;用醋注肝經且資住痛;童便制除劣性降下;米泔制去燥性和中;乳制滋潤回枯助生陰血,蜜制甘難化增益元陰;陳璧土制竊真氣驟補中焦;麥麩皮制抑酷性勿傷上膈;烏豆湯、甘草湯漬曝并解毒至令平和……”。他還強調:“凡藥制造,責在適中,不及則功效難求,太過則氣味反失。”著名的醫(yī)藥學者李時珍集諸家之大成,在其巨著《本草綱目》中專列了“修治”一項,收載了各家之法。
對有些炮制方法還運用中醫(yī)理論加以討論。繼之,繆希雍又在《雷公炮炙論》的基礎上,增加了當時常用的炮制方法,在他的著作《炮制大法》中,提出了著名的炮炙十七法。
現代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后,由于黨和人民政府十分關心和重視中藥炮制事業(yè),使中藥炮制事業(yè)發(fā)展很快。各地有關部門都對散在本地區(qū)的具有悠久歷史的炮制經驗進行了文字整理。并在此基礎上,全國大部分地區(qū)制訂、出版了炮制規(guī)范。同時,國家在藥典中也收載了中藥炮制內容,并相繼出版了一批炮制專著。如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出版的《中藥炮制經驗集成》,江蘇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藥炮制學》等。
在科研方面,目前全國有許多中醫(yī)藥研究機構都開展了對中藥炮制的研究,已有一定的科研隊伍。在生產方面,中藥炮制的生產規(guī)模不斷擴大,藥物飲片質量逐步得到了提高。隨著我國技術的革新,炮制生產設備已逐步機械化,如滾動式洗藥機,去皮機、鎊片機、切片機,各種類型的電動炒藥鍋等。這些將朝著自動化、聯(lián)動化的方向發(fā)展。
以上即為中藥調劑員考試“中藥飲片的炮制方法”的全部內容,更多請關注醫(yī)學教育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