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噬菌體與細菌相互作用是初級藥師考試可能涉及到的知識點,醫(yī)學|教育網(wǎng)小編整理了相關知識點,供考生參考。
噬菌體核酸進入細胞漿后,宿主細胞即停止合成細菌自身的DNA,轉而按噬菌體DNA所提供的遺傳信息合成新的蛋白質,包括一些合成噬菌體DNA所需的酶及噬菌體頭、尾部蛋白質亞單位等。
當噬菌體DNA和蛋白質分別合成以后,在細菌胞漿內裝配成為完整的成熟噬菌全。當它們增殖到一定程度,菌細胞發(fā)生裂解,釋放出游離的噬菌體。噬菌體進入細菌細胞后,能在敏感宿主菌內復制增殖并使之裂解的噬菌體稱為毒性噬菌體。
有些噬菌體不在敏感細菌內增殖,其基因整合于細菌基因組中,成為細菌DNA的一部分,當細菌分裂時,噬菌體的基因亦隨著分布至兩個子代細菌的基因中。這種噬菌體稱為溶源性噬菌體或溫和噬菌體。
整合在細菌DNA上的噬菌體基因稱為前噬菌體,帶有前噬菌體的細菌稱為溶源性細菌醫(yī)|學教|育網(wǎng)搜集整理。溶源性噬菌體能正常繁殖,但這種帶噬菌體的溶源狀態(tài)有時能自發(fā)終止,結果導致噬菌體增殖而引起細菌裂解。
用紫外線照射或過氧化氫等處理溶源性細菌,可誘導前噬菌體從細菌的DNA分開,而開始其溶菌性周期。偶爾溶源性細菌也可失去前噬菌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