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信很多人對口腔頜面外科住院醫(yī)師規(guī)范化培訓習題及答案解析非常感興趣,醫(yī)學教育網整理相關內容如下,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題干:患者男,30歲。因右下頜智牙冠周炎,造成下頜下間隙、顳下間隙、翼下頰間隙膿腫。切開引流的最佳方法為
A 于上頜結節(jié)外側前庭溝切開
B 于翼下頜韌帶稍內側切開
C 于下頜角下方切開
D 于下頜支后緣切開
E 于顳部及下頜角下方切開并行貫通引流
參考答案:C
解析:冠周炎癥可直接蔓延或經由淋巴管擴散,引起鄰近組織器官或筋膜間隙的感染。智牙冠周炎急性期的治療原則:消炎、鎮(zhèn)痛、切開引流、增強全身抵抗力。切開引流的要求:切口位置應在膿腔的重力低位;切口瘢痕隱蔽;切口長度以能保證引流通暢為準則;應盡力選用口內引流;順皮紋方向切開,勿損傷重要解剖結構。故選C.
題干:患者男,35歲。確診為左側下頜慢性中央性頜骨骨髓炎,應采取的治療是
A 及早拔除病灶牙
B 切開引流
C 刮除死骨,清除病灶
D 全身支持療法
E 大劑量抗生素控制感染
參考答案:C
解析:及早拔除病灶牙是邊緣性頜骨骨髓炎的治療方法,所以A錯誤;切開引流是膿腫的治療方法,所以B錯誤;頜骨骨髓炎急性期需要全身支持療法和抗生素控制感染,所以D、E錯誤;頜骨骨髓炎進入慢性期有死骨形成時,必須用手術去除形成的死骨和病灶后方能痊愈。慢性中央性骨髓炎病灶清除以摘除死骨為主,所以C正確,故選C.
題干:根尖片投照的分角技術是指
A X線與被檢查牙齒的長軸垂直
B X線與膠片垂直
C X線與被檢查牙齒的長軸及膠片之間的分角線垂直
D X線與被檢查牙齒的長軸和膠片之間的分角線平行
E X線與咬合平面平行
參考答案:C
解析:口腔頜面部X線分角技術拍攝牙片,即X線中心線要垂直牙長軸和膠片所成角的角平分線,要求拍攝者有豐富的臨床工作經驗和不斷地總結體會。故選C.
題干:關于顳下頜關節(jié)強直造成的咬合錯亂,不正確的是
A 面下1/3垂直距離變短
B 下頜牙弓變寬
C 下頜磨牙舌向傾斜
D 下頜前牙唇側傾斜
E 發(fā)生于成年者,咬合錯亂不明顯
參考答案:B
解析:若兒童時期顳下頜關節(jié)受到創(chuàng)傷或炎癥,將引起下頜骨發(fā)育障礙造成面下部垂直距離變短,牙弓變小而窄,下頜磨牙舌向傾斜,下頜前牙向唇側傾斜并呈扇形分離。但是,若關節(jié)強直發(fā)生于成人或青春期后,則無面部畸形。B牙弓變寬顯然是錯誤的,故選B.
題干:預防顳下頜關節(jié)紊亂病的措施中,錯誤的是
A 保持樂觀情緒
B 注意關節(jié)保護
C 糾正不良咀嚼習慣
D 多食質硬食物
E 避免長時間大張口
參考答案:D
解析:顳下頜關節(jié)紊亂病為多因素相互作用引起,主要有心理社會因素、咬合因素、免疫因素、關節(jié)負荷過重、關節(jié)解剖因素等。保持樂觀情緒、注意關節(jié)保護、糾正不良咀嚼習慣及避免長時間大張口可以有效預防顳下頜關節(jié)紊亂病。多食質硬食物會加重關節(jié)負荷,促使顳下頜關節(jié)紊亂病的發(fā)生。故選D.
題干:患者女,55歲。右腮腺區(qū)腫塊,緩慢生長,有時較硬,有時較軟。檢查腫塊邊界不很清楚,表面皮膚較對側粗糙。該患者在詢問病史時,必須問到的是
A 腫塊是否疼痛
B 服藥是否有效
C 皮膚是否瘙癢
D 與進食是否有關
E 與感冒是否有關
參考答案:A
解析:患者腮腺區(qū)的腫物,生長緩慢,軟硬不定,是良性腫物特點;而腫塊邊界不清,表面皮膚改變是惡性腫物特點。如果要確定腫物是良性還是惡性,還需要確定腫物是否對周圍組織有侵襲性,所以需要問腫塊是否疼痛,侵犯周圍神經癥狀,所以A正確;而其他服藥、皮膚感覺、進食、感冒等與確定腫塊良惡性無關,故此題選A.
題干:患者男,43歲。近幾年來左側腮腺數次腫痛,每年發(fā)作1~2次,抗感染治療可控制。平常口內有時有咸味液體流出。檢查腮腺導管口有少量分泌,尚清,該患者不宜實行的治療是
A 導管沖洗
B 急性發(fā)作時全身抗感染治療
C 維生素C含服
D 按摩腮腺腺體幫助排唾液
E 腮腺切除術
參考答案:E
解析:此患者單側腮腺腫痛,反復發(fā)作,抗感染治療可控制,說明可能是腮腺炎癥性疾病,平常口內有時有咸味液體流出,可診斷為化膿性腮腺炎,治療方法有清洗導管,去除膿液,有助于炎癥控制,所以A正確;急性發(fā)作時采用有效抗生素,所以B正確;按摩腮腺腺體和服用維生素C可促進腮腺的分泌,增加唾液分泌量,所以C、D正確。而腮腺切除術不適合腮腺化膿性炎癥,所以E錯誤,故此題選E.
題干:患兒男,10歲。近5年來左側腮腺反復腫脹,間隔1~2個月發(fā)作1次。有助于明確診斷的檢查是
A CT檢查
B B超檢查
C 唾液腺造影
D 放射性核素掃描
E 唇腺活檢
參考答案:C
解析:兒童復發(fā)性腮腺炎可發(fā)生于任何兒童期,但以5歲左右最為常見。男性多于女性,可突發(fā),也可逐漸發(fā)病。腮腺區(qū)反復腫脹,伴不適,腫脹不如流行性腮腺炎明顯,僅有輕度水腫,皮膚可潮紅。擠壓腺體可見導管口有膿液或膠凍液體溢出,少數有膿腫形成。間隔數周或數月發(fā)作一次不等。年齡越小,間隔時間越短,越易復發(fā)。隨著年齡增長,間隙期延長,持續(xù)時間縮短。診斷主要根據臨床表現及腮腺造影。腮腺造影顯示末梢導管呈點狀、球狀擴張,排空遲緩,主導管及腺內導管無明顯異常。故選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