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滲性脫水的病理改變特點是什么?有什么典型特征表現?為了幫助各位主管護師考生更好地備考復習,醫(yī)學教育網小編專門整理如下:
低滲性脫水的病理改變特點:
失鈉多于失水引起細胞外液滲透壓降低,是導致低滲性脫水時病理生理變化的主要環(huán)節(jié)。
(l)細胞外液滲透壓降低,患者早期無渴感。但晚期或嚴重脫水病人,血容量明顯減少使血管緊張素II濃度升高,可直接刺激口渴中樞引起渴感。
(2)細胞外液滲透壓降低抑制下丘腦視上核滲透壓感受器,ADH分泌減少使腎小管對水重吸收減少,所以早期病人尿量一般不減少,常出現低比重尿。但晚期或嚴重脫水病人,血容量明顯減少,ADH釋放增多,腎小管對“自由水”重吸收增加。加之腎血流減少,腎小球濾過率下降,原尿減少,“自由水”產生減少使尿量轉為減少,尿比重升高。
(3)細胞外液滲透壓降低,可使水份從細胞外液移向滲透壓相對較高的細胞內液,一方面引起細胞水腫(如腦細胞水腫)另一方面造成細胞外液進一步減少,低血容量進一步加重醫(yī)學|教育網原創(chuàng)。
可見,低滲性脫水時細胞內液并未丟失,甚至有增加,主要是以細胞外液明顯減少為主,同時致血容量降低和周圍循環(huán)衰竭,往往有靜脈塌陷、動脈血壓降低、脈搏細速。
【練習題】以下關于低滲性脫水的病理改變的描述不正確的是?
A.失鈉比例多于失水
B.細胞外液低滲
C.細胞外液脫水最重
D.細胞內水腫
E.細胞內脫水
【答案及解析】本題選E
想要了解更多2020年主管護師考試高頻考點歡迎關注醫(yī)學教育網主管護師欄目!除了精煉的備考知識點以外,網校還提供高分學員備考經驗技巧、實時政策動態(tài)變化等你來發(fā)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