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種常見病脈的臨床意義—中醫(yī)醫(yī)術確有專長人員醫(yī)師資格考核”的內容很多人都想知道,醫(yī)學教育網小編為此整理了“15種常見病脈的臨床意義—中醫(yī)醫(yī)術確有專長人員醫(yī)師資格考核”,詳情如下:
1.浮脈
輕取即得,重按稍減而不空,脈動顯現(xiàn)部位淺表。主表證。
脈浮有力,主表證。脈浮緊,主風寒表證。脈浮,主風熱表證。脈浮無力,主虛人外感,或邪盛正虛證。
2.沉脈
輕取不應,重按始得,脈動顯現(xiàn)的部位較深。主里證,也可見于正常人。
脈沉有力,主里實證。脈沉無力,主里虛證。
3.遲脈
脈來遲緩,一息不足四至(每分鐘脈動60次以下)。主寒證,亦可見于邪熱結聚之實熱證。
脈遲有力,主實寒證。脈遲無力,主虛寒證。脈遲有力,兼壯熱,腹?jié)M脹硬痛,大便秘結,舌紅苔黃燥者,屬腸熱腑實證。
此外,運動員或經常體育鍛煉之人,在靜息狀態(tài)下脈來遲而和緩;正常人入睡后,脈率較慢,都屬生理性遲脈。
4.數(shù)脈
脈來急促,一息脈來五六至(每分鐘脈動90~120次之間)。主熱證,亦見于里虛證。
脈數(shù)有力,主實熱證。脈數(shù)無力,主虛熱證。脈數(shù)無力,兼面白無華,神疲乏力,心悸氣短,唇舌淡白者,屬氣血不足證。
5.滑脈
往來流利,應指圓滑,如珠走盤。主痰飲、食滯、實熱。青壯年及婦女妊娠可見滑脈。
6.澀脈
形細而行遲,往來艱澀不暢,脈勢不勻。主精傷、血少、氣滯、血瘀。
脈濕無力,為精傷血虧,津液耗傷所致,屬虛證。脈澀有力,為氣滯血瘀所致,屬實證。
7.洪脈
脈體寬大,充實有力,來盛去衰,狀若波濤洶涌。主熱盛。
8.細脈
脈細如線,但應指明顯。主氣血兩虛證、陰血虛證、濕證。
脈細無力,為氣虛無力鼓脈,陰血虛使脈道不充所致,屬虛證。脈細小而緩,為濕邪阻遏脈道所致,屬實證。
9.弦脈
端直而長,如按琴弦。主肝膽病、痛證、痰飲證等,或為胃氣衰敗者。亦見于老年健康者。
10.緊脈
脈來繃急,左右彈指,狀如牽繩轉索。主寒證、痛證和食積證。
11.濡脈
浮細無力而軟。主虛證、濕困。
12.微脈
極細極軟,按之欲絕,若有若無。主氣血大虛,陽氣衰微。
久病見之為正氣將絕,新病見之為陽氣暴脫。
13.結脈
脈來緩慢,時有中止,止無定數(shù)。主陰盛氣結、寒痰血瘀、氣血虛衰。
脈結有力,主寒證、痰證、瘀血證。脈結無力,主氣血不足證。
14.代脈
脈來一止,止有定數(shù),良久方還。主臟氣衰微,跌打損傷、驚恐、痛癥。
脈代無力,為臟氣衰微。脈代有力,為跌打損傷、驚恐、疼痛。
15.促脈
脈來急數(shù),時有中止,止無定數(shù)。主陽盛實熱、氣血痰食停滯,亦見于臟氣衰敗。脈促有力,主陽熱亢盛、氣滯血瘀、痰飲、食積等證。脈促無力,主臟氣虛弱,陰血衰少。
上文“15種常見病脈的臨床意義—中醫(yī)醫(yī)術確有專長人員醫(yī)師資格考核”由醫(yī)學教育網整理,更多醫(yī)考信息、政策新聞、備考干貨請關注醫(yī)學教育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