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載

掃一掃,立即下載

醫(yī)學教育網APP下載

開發(fā)者:1

蘋果版本:1

安卓版本:1

應用涉及權限:查看權限 >

APP:隱私政策:查看政策 >

微 信
醫(yī)學教育網微信公號

官方微信Yishimed66

24小時客服電話:010-82311666
您的位置:醫(yī)學教育網 > 中醫(yī)理論 > 中醫(yī)基礎 > 正文

中醫(yī)濕

2014-12-18 17:04 醫(yī)學教育網
|

熱點推薦

——●●●聚焦熱點●●●——
技能繳費>> 搞分秘籍>> 大綱教材>>

中醫(yī)濕:

濕性重濁。重,即沉重、重著之意,濕為水類,有一定的重量,所以濕邪致病,多有沉重重著的感覺。如頭重如裹,周身困重,四肢酸沉等,濁,即穢濁,指濕邪為病,可使分泌物、排泄物增多而穢濁不清。如濕病面垢多眵,下痢粘液膿血,小便渾濁婦女帶下過多等。濕為陰邪,易阻遏氣機,損傷陽氣。濕性類水,故為陰邪。水濕之邪重著粘滯,侵入人體,留滯不化,易滯留于臟腑經絡,阻遏氣機的升降。臟腑經絡阻滯,氣機不暢,故常見到胸悶脘痞、脹滿等癥狀。外感濕邪,最易損傷或阻遏脾陽,導致脾陽不振,水濕內停,易見腹瀉,水腫等癥狀。濕性粘滯。粘滯。即粘膩阻滯之意,濕邪犯人,其粘滯性主要表現在分泌物或排泄物多表現為澀滯不爽,如大便里急后重,小便澀滯不暢等濕邪為病多纏綿難愈,病程長,易反復等。濕性趨下,易襲陰位。濕邪為病,多見于下部的癥狀,如下痢、帶下、淋濁、下肢水腫等。 "陽氣"受損可以理解為陽氣不足,也可以理解為陽氣受到濕邪的影響被阻滯。就是中醫(yī)所說的"陽氣郁瀝".后背發(fā)冷可能是虛,如腎虛,脾腎陽虛等,也可能是濕,如脾虛濕盛醫(yī)學|教育網。

臨床表現:

傷濕,則頭脹而痛,胸前作悶,口不作渴,身重而痛,發(fā)熱體倦,小便清長,舌苔白滑,脈濡或緩;冒濕,則首如裹,遍體不舒,四肢懈怠,脈來濡弱;濕傷關節(jié),則關節(jié)酸痛重著,屈伸不利。

醫(yī)師資格考試公眾號

距離2025醫(yī)師技能考試

編輯推薦
    • 免費試聽
    • 免費直播
    湯以恒 臨床執(zhí)業(yè)醫(yī)師 《消化系統(tǒng)》 免費試聽
    免費資料
    醫(yī)師資格考試 備考資料包
    歷年考點
    應試指導
    仿真試卷
    思維導圖
    立即領取
    回到頂部
    折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