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瀉下劑 |
|
|
|
類別 |
方名 |
主治關鍵詞 |
功用 |
趣味記憶 |
組方 |
寒下
里熱積滯證:大便秘結,苔黃厚,脈實 |
大承氣湯 |
(1)陽明腑實證。大便不通。腹痛拒按。舌苔黃燥起刺,或焦黑燥裂,脈沉實(2)熱結旁流, 下利清水,臍腹疼痛,按之堅硬有塊,口舌干燥,脈滑實(3)熱厥、痙病、發(fā)狂等由里熱實證所致者(痞滿燥實、苔黃脈實) |
峻下熱結 |
皇后只是笑 |
大黃 厚樸 枳實 芒硝 |
大黃牡丹湯 |
腸癰初起, 濕熱瘀滯證。少腹腫痞,右下腹疼痛拒按,善屈右足,舌苔薄膩而黃,脈滑數
|
瀉熱破瘀,散結消腫(內癰不能排膿) |
丹東黃桃小 |
大黃 牡丹皮 桃仁 冬瓜子 芒硝 |
大陷胸湯
|
水熱互結之結胸證。心下硬滿疼痛拒按,大便秘結,日晡所小有潮熱,或短氣躁煩,心中懊儂,脈沉有力 |
瀉熱逐水 |
陷胸湯妙,大黃隨笑 |
甘遂 大黃 芒硝 |
熱下
脾陽不足,寒積阻結 |
大黃附子湯 |
陽虛寒積里實證。腹痛 便秘,脅下偏痛,發(fā)熱,手足厥冷,苔白膩,脈弦緊 |
溫里散寒,通便止痛 |
|
大黃
附子
細辛(大黃去性存用) |
溫脾湯 |
陽虛寒積證。腹痛 便秘,臍下絞結,繞臍不止,手足不溫,苔白不渴,脈沉弦而遲。 |
攻下冷積, 溫補脾陽 |
姜大人父子笑當干(杯) |
大黃 附子 干姜 人參 芒硝 當歸 甘草 |
潤下
津虧便秘:大便干結 |
麻子仁丸 |
脾約(腸胃燥熱,脾津不足證)。大便干結,小便頻數。 |
潤腸泄熱,行氣通便 |
姓黃的麻子要樸實 |
麻子仁 芍藥 杏仁 枳實 厚樸 大黃 |
濟川煎 |
腎陽虛弱,精血不足證。 大便秘結,小便清長,頭目眩暈,腰膝酸軟,舌淡苔白,脈沉遲。 |
溫腎益精,潤腸通便 |
止瀉當(用)生牛肉 |
當歸 牛膝 肉蓯蓉 澤瀉 升麻 枳殼 |
逐水 |
十棗湯 |
(1)懸飲。 咳唾胸脅引痛,(2)實水。一身悉腫,尤以身半以下為重。二便不利 |
攻逐水飲 |
沖服藥末。平旦服。得快下利后,糜粥自養(yǎng)。每服0.5~lg,每日1次,以大棗l0枚煎湯送服。 |
芫花 甘遂 大戟 大棗(注意與實脾散、五皮飲鑒別:大便溏薄。) |
攻補兼施 |
黃龍湯 |
陽明腑實,氣血不足證。下利純稀水,硬痛拒按。循衣摸床,撮空理線 |
泄熱通便, 補益氣血 |
|
大黃 芒硝 枳實 厚樸 人參 當歸 甘草(桔梗生姜大棗)桔梗::欲降先升。 |
承氣湯化裁 |
1 小承氣湯:若陽明腑 實,燥證未具而痞滿亦較輕者,去芒硝,并減枳實、厚樸用量以輕下熱結。 |
|
2 調胃承氣湯:若 燥實在下,而痞滿之證未具或較輕者,去枳實、厚樸,加甘草以緩下熱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