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免費資料

免費領取
網校內部資料包
考試輔導
醫(yī)學教育網小編整理如下,請各位考生仔細查看。
帕金森病又稱震顫麻痹,是由多種原因引起的慢性進行性中樞神經組織退行性變性疾病。常見癥狀為靜止性震顫、共濟失調、運動遲緩(困難)、肌肉強直等。若由腦動脈硬化、腦炎后遺癥及化學藥物(抗精神病藥、氰化物、CO、Mn)中毒等病因所致,出現(xiàn)類似帕金森病的癥狀,則稱為帕金森綜合征。
帕金森病主要病變在錐體外系黑質-紋狀體神經通路。已知黑質中多巴胺能神經元發(fā)出上行性纖維到紋狀體(尾核及殼核),與紋狀體神經元形成突觸,釋放多巴胺(DA)遞質,最終對脊髓前角運動神經元起抑制作用(抑制性遞質);紋狀體內有乙酰膽堿能神經元釋放乙酰膽堿遞質(ACh),對脊髓前角運動神經元起興奮作用(興奮性遞質)。正常時兩種遞質相互拮抗,處于平衡狀態(tài),共同作用于脊髓前角運動神經元,參與運動功能調節(jié)。帕金森病是由于黑質中多巴胺神經元變性,數(shù)目減少,多巴胺能神經功能低下而膽堿能神經功能相對亢進,從而產生肌張力增高等一系列臨床癥狀。
抗帕金森病藥可分為中樞擬多巴胺類藥和中樞抗膽堿藥兩類。通過增強中樞多巴胺能神經功能或降低中樞膽堿能神經功能控制或緩解癥狀,改變患者的預后,減少并發(fā)癥,提高生活質量和延長壽命,但不能根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