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載

掃一掃,立即下載

醫(yī)學教育網APP下載

開發(fā)者:1

蘋果版本:1

安卓版本:1

應用涉及權限:查看權限 >

APP:隱私政策:查看政策 >

微 信
醫(yī)學教育網微信公號

官方微信Yishimed66

24小時客服電話:010-82311666
您的位置:醫(yī)學教育網 > 醫(yī)師實踐技能考試 > 輔導精華 > 中醫(yī)/中西醫(yī)

資料大放送!中醫(yī)醫(yī)師實踐技能考試第一站病案分析試題60道(全)

2018-12-14 16:20 醫(yī)學教育網
|

熱點推薦

——●●●聚焦熱點●●●——
報名預約>> 有問必答>> 報考測評>>

很多參加2019年中醫(yī)執(zhí)業(yè)/助理醫(yī)師資格考試的朋友都對于實踐技能考試的復習比較擔心,醫(yī)學教育網編輯為大家整理了歷年的模擬試題作為參考,大家可以提前練習,友情提示,考前一個月是技能的復習時間,切勿太早!

題號中醫(yī)執(zhí)業(yè)醫(yī)師實踐技能第一站(60題全)
1第一站001
病案分析:
1.感冒-暑濕感冒
2.腸癰-濕熱證
解析:1、暑濕傷表證
主癥:身熱,微惡風,汗少,肢體酸重或疼痛,頭昏重脹痛,咳嗽痰黏,鼻流濁涕,心煩口渴,或口中黏膩,渴不多飲,胸悶脘痞,泛惡,腹脹,大便或溏,小便短赤,舌苔薄黃而膩,脈濡數。
證機概要:暑濕遏表,濕熱傷中,表衛(wèi)不和,肺氣不清。
治法:清暑祛濕解表。
代表方:新加香薷飲加減。常用藥:金銀花、連翹、鮮荷葉、鮮蘆根、香薷、厚樸、扁豆花。
2、濕熱證
證候:腹痛加劇,右下腹或全腹壓痛、反跳痛,腹皮攣急,右下腹可摸及包塊,壯熱,納呆,惡心嘔吐,便秘或腹瀉;舌紅,苔黃膩,脈弦數或滑數。
治法:通腑泄熱,解毒利濕透膿。
方藥:復方大柴胡湯加減。常用藥物如柴胡、黃芩、枳殼、川楝子、大黃、延胡索、白芍、蒲公英、木香、丹參、甘草。
2第一站002
病案分析:
1.感冒-氣虛感冒;
2.痔-內痔,氣滯血瘀。
解析:1、虛體感冒-氣虛感冒
主癥:惡寒較甚,發(fā)熱,無汗,頭痛身楚,咳嗽,痰白,咳痰無力,平素神疲體弱,氣短懶言,反復易感,舌淡苔白,脈浮而無力。
證機概要:氣虛衛(wèi)弱,風寒乘襲,氣虛無力達邪。
治法:益氣解表。
代表方:參蘇飲加減。常用藥:黨參、甘草、茯苓、紫蘇葉、葛根、前胡、半夏、陳皮、枳殼、桔梗。
2、內痔-氣滯血瘀證
證候:肛內腫物脫出,甚或嵌頓,肛管緊縮,墜脹疼痛,甚則內有血栓形成,肛緣水腫,觸痛明顯,舌質紅,苔白,脈弦細澀。
治法:清熱利濕,行氣活血。
方藥:止痛如神湯加減。常用藥物如當歸、黃柏、桃仁、檳榔、皂角、蒼術、秦艽、防風、澤瀉、大黃等。
3第一站003
病案分析:
1.咳嗽-外感咳嗽-風燥傷肺-桑杏湯
2.脫疽--寒濕阻絡-陽和湯
解析:1、風燥傷肺證
主癥:干咳,連聲作嗆,喉癢,咽喉干痛,唇鼻干燥,無痰或痰少而黏,不易咯出,或痰中帶有血絲,口干,初起或伴鼻塞、頭痛、微寒、身熱等表證,舌質紅干而少津,苔薄白或薄黃,脈浮數或小數。
證機概要:風燥傷肺,肺失清潤。
治法:疏風清肺,潤燥止咳。
代表方:桑杏湯加減。常用藥:桑葉、薄荷、淡豆豉、杏仁、前胡、牛蒡子、南沙參、浙貝母、天花粉、梨皮、蘆根。
2、寒濕阻絡證
證候:患趾(指)喜暖怕冷,麻木,酸脹疼痛,多走疼痛加劇,稍歇痛減,皮膚蒼白,觸之發(fā)涼,趺陽脈搏動減弱;舌淡,苔白膩,脈沉細。
治法:溫陽散寒,活血通絡。
方藥:陽和湯加減。常用藥物如熟地黃、桂枝、炮姜、白芥子、麻黃、鹿角膠、當歸等。
4第一站004
病案分析:
1.咳嗽-痰濕壅肺-與喘證鑒別
2.腸癰-熱毒傷陰-與胃十二指腸潰瘍鑒別
解析:1、痰濕蘊肺證
主癥:咳嗽反復發(fā)作,咳聲重濁,痰多,因痰而嗽,痰出咳平,痰黏膩或稠厚成塊,色白或帶灰色,每于早晨或食后則咳甚痰多,進甘甜油膩食物加重,胸悶脘痞,嘔惡食少,體倦,大便時溏,舌苔白膩,脈象濡滑。
證機概要:脾濕生痰,上漬于肺,壅遏肺氣。
治法:燥濕化痰,理氣止咳。
代表方:二陳平胃散合三子養(yǎng)親湯加減。
常用藥:半夏、陳皮、茯苓、蘇子、萊菔子、白芥子、杏仁、佛耳草、紫菀、款冬花。
鑒別:咳嗽與喘證均為肺氣上逆之病證,臨床上也常見咳、喘并見。但咳嗽以氣逆有聲,咯吐痰液為主;喘證以呼吸困難,甚則不能平臥為臨床特征。
2、熱毒證
證候:腹痛劇烈,全腹壓痛、反跳痛,腹皮攣急,高熱不退,或惡寒發(fā)熱,時時汗出,煩渴,惡心嘔吐,腹脹,便秘或似痢不爽;舌紅絳而干,苔黃厚干燥或黃糙,脈洪數或細數。
治法:通腑排膿,養(yǎng)陰清熱。
方藥:大黃牡丹湯合透膿散加減。常用藥物如大黃、牡丹皮、桃仁、冬瓜仁、芒硝、當歸、皂角刺、穿山甲、川芎、黃芪、生甘草等。
鑒別:穿孔后溢液可沿升結腸旁溝流至右下腹部,很似急性闌尾炎的轉移性腹痛。病人既往多有潰瘍病史,突發(fā)上腹劇痛,迅速蔓延至全腹,除右下腹壓痛外,上腹仍具疼痛和壓痛,腹肌板狀強直,腸鳴音消失,可出現休克。多有肝濁音界消失,X線透視或攝片多有腹腔游離氣體。如診斷有困難,可行診斷性腹腔穿刺檢査。
5第一站005
病案分析:
1.哮-寒包熱;
2.痔瘡-脾虛氣陷
解析:1、寒包熱哮證
主癥:喉中哮鳴有聲,胸膈煩悶,呼吸急促,喘咳氣逆,咳痰不爽,痰黏色黃或黃白相兼,煩躁,發(fā)熱,惡寒,無汗,身痛,口干欲飲,大便偏干,舌苔白膩,舌尖邊紅,脈弦緊。
證機概要:痰熱壅肺,復感風寒,客寒包火,肺失宣降。
治法:解表散寒,清化痰熱。
代表方:小青龍加石膏湯或厚樸麻黃湯加減。
常用藥:麻黃、桂枝、細辛、生石膏、厚樸、杏仁、生姜、半夏、甘草、大棗。
2、脾虛氣陷證
證候:肛門松弛,內痔脫出不能自行回納,需用手法還納,便血色鮮或淡,伴頭暈氣短,面色少華,神疲自汗,納少便溏等,舌淡,苔薄白,脈細弱。
治法:補中益氣,升陽舉陷。
方藥:補中益氣湯加減。常用藥物如人參、黃芪、升麻、柴胡、白術、當歸、陳皮、炙甘草等。
6第一站006
病案分析:
1.哮證-肺脾氣虛
2.內痔-濕熱下注
解析:1、緩解期-肺脾氣虛證
主癥:有哮喘反復發(fā)作史。氣短聲低,自汗,怕風,常易感冒,倦怠無力,食少便溏,或可有喉中時有輕度哮鳴,痰多質稀色白,舌質淡,苔白,脈細弱。
證機概要:哮病日久,肺虛不能主氣,脾虛健運無權,氣不化津,痰飲蘊肺,肺氣上逆。
治法:健脾益氣,補土生金。
代表方:玉屏風散合六君子湯加減。
常用藥:黨參、白術、茯苓、法半夏、橘皮、山藥、黃芪、防風、薏苡仁、五味子、甘草。
2、濕熱下注證
證候:便血色鮮,量較多,肛內腫物外脫,可自行回納,肛門灼熱,重墜不適,苔黃膩,脈弦數。
治法:清熱利濕止血
方藥:臟連丸加減。常用藥物如豬大腸、黃連。
7第一站007
病案分析:
1.喘證-腎虛不納-金貴腎氣丸合參蛤散
2.乳癖-沖任失調-二仙湯和四物湯
解析:1、腎虛不納證
主癥:喘促日久,動則喘甚,呼多吸少,氣不得續(xù),形瘦神憊,跗腫,汗出肢冷,面青唇紫,舌淡苔白或黑而潤滑,脈微細或沉弱;或見喘咳,面紅煩躁,口咽干燥,足冷,汗出如油,舌紅少津,脈細數。
證機概要:肺病及腎,肺腎俱虛,氣失攝納。
治法:補腎納氣。
代表方:金匱腎氣丸合參蛤散加減。
常用藥:附子、肉桂、山萸肉、胡桃肉、紫河車、熟地、山藥、當歸、人參、蛤蚧。
2、沖任失調證
證候:多見于中年婦女。乳房腫塊月經前加重,經后緩減,伴有腰酸乏力,神疲倦怠,月經失調,量少色淡,或閉經。舌淡,苔白,脈沉細。
治法:調攝沖任。
方藥:二仙湯合四物湯加減。常用藥物如仙靈脾、當歸、白芍、巴戟天、肉蓯蓉、制香附、郁金、天冬、貝母、知母。
8第一站008
病案分析:
1.患者女性,53歲。平素憂思抑郁,今日情緒刺激后出現呼吸短促,吸粗氣憋,胸悶胸痛,咽中如窒,但喉中痰鳴不著,伴心悸,失眠。苔薄,脈弦。
2.患者男性,學生,19歲。昨晨開始出現腹部疼痛,4小時前轉移至右下腹痛,呈持續(xù)性、進行性加劇,麥氏點壓痛,伴惡心納差,二便正常。體溫38.1,苔白膩,脈弦緊。
解析:1、郁證-痰氣郁結證
主癥:精神抑郁,胸部悶塞,脅肋脹滿,咽中如有物梗塞,吞之不下,咯之不出,苔白膩,脈弦滑。《醫(yī)宗金鑒·諸氣治法》將本證稱為“梅核氣”。
證機概要:氣郁痰凝,阻滯胸咽。
治法:行氣開郁,化痰散結。
代表方:半夏厚樸湯加減。
常用藥:厚樸、紫蘇、半夏、茯苓、生姜。
2、腸癰-瘀滯證
證候:轉移性右下腹痛,呈持續(xù)性、進行性加劇,右下腹局限性壓痛或拒按,伴惡心納差,可有輕度發(fā)熱;苔白膩,脈弦滑或弦緊。
治法:行氣活血,通腑泄熱。
方藥:大黃牡丹湯合紅藤煎劑加減。常用藥物如大黃、芒硝、桃仁、牡丹皮、冬瓜仁、紅藤、延胡索、乳香、沒藥等。
9第一站009
病案分析:
1.肺癆-虛火灼肺
2.痔-風熱腸燥
解析:1、虛火灼肺證
主癥:嗆咳氣急,痰少質黏,或吐痰黃稠量多,時時咯血,血色鮮紅,混有泡沫痰涎,午后潮熱,骨蒸顴紅,五心煩熱,盜汗量多,口渴心煩,失眠,性情急躁易怒,或胸脅掣痛,男子可見遺精,女子月經不調,形體日益消瘦。近期曾有與肺癆病人接觸史。舌干而紅,苔薄黃而剝,脈細數。
證機概要:肺腎陰傷,水虧火旺,燥熱內灼,絡損血溢。
治法:滋陰降火。
代表方:百合固金湯合秦艽鱉甲散加減。
常用藥:南沙參、北沙參、麥冬、玉竹、百合、百部、白及、生地、五味子、玄參、阿膠、龜甲。
2、風熱腸燥證
證候:大便帶血,滴血或噴射狀出血,血色鮮紅,大便秘結,或有肛門瘙癢,舌質紅,苔薄黃,脈數。
治法:清熱涼血怯風。
方藥:涼血地黃湯加減。常用藥物如生地黃、黃連、白芍、地榆、槐角、當歸、升麻、天花粉、黃芩、荊芥、枳殼等。
10第一站010
病案分析:
1.胸痹-痰濁閉阻
2.乳避-肝郁痰凝
解析:1、痰濁閉阻證
主癥:胸悶重而心痛微,痰多氣短,肢體沉重,形體肥胖,遇陰雨天而易發(fā)作或加重,伴有倦怠乏力,納呆便溏,咯吐痰涎,舌體胖大且邊有齒痕,苔濁膩或白滑,脈滑。
證機概要:痰濁盤踞,胸陽失展,氣機痹阻,脈絡阻滯。
治法:通陽泄?jié)幔硖敌浴?br/> 代表方:栝蔞薤白半夏湯合滌痰湯加減。
常用藥:瓜蔞、薤白、半夏、膽南星、竹茹、人參、茯苓:甘草、石菖蒲、陳皮、枳實。
2、肝郁痰凝證
證候:多見于青壯年婦女。乳房腫塊隨喜怒消長,伴有胸悶脅脹,善郁易怒,失眠多夢,心煩口苦。苔薄黃,脈弦滑。
治法:疏肝解郁,化痰散結。
方藥:逍遙蔞貝散加減。常用藥物如柴胡、郁金、當歸、白芍、茯苓、白術、瓜蔞、半夏、制南星。
11第一站011
病案分析:
1.心悸-瘀阻心脈證
2.精癃-脾腎氣虛
解析:1、瘀阻心脈證
主癥:心悸不安,胸悶不舒,心痛時作,痛如針刺,唇甲青紫,舌質紫暗或有瘀斑,脈澀或結或代。
證機概要:血瘀氣滯,心脈瘀阻,心陽被遏,心失所養(yǎng)。
治法:活血化瘀,理氣通絡。
代表方:桃仁紅花煎合桂枝甘草龍骨牡蠣湯。
常用藥:桃仁、紅花、丹參、赤芍、川芎、延胡索、香附、青皮、生地、當歸、桂枝、甘草、龍骨、牡蠣。
2、脾腎氣虛證
證候:尿頻,滴瀝不暢,尿線細甚或夜間遺尿或尿閉不通,神疲乏力,納谷不香,面色無華,便溏脫肛;舌淡,苔白,脈細無力。
治法:補脾益氣,溫腎利尿。
方藥:補中益氣湯加減。常用藥物如人參、黃芪、升麻、柴胡、白術、當歸、陳皮、炙甘草、菟絲子、肉蓯蓉、補骨脂、車前子等。
12第一站012
病案分析:
1.胸痹-心血瘀阻
2.腸癰-濕熱瀉
解析:1、心血瘀阻證
主癥:心胸疼痛,如刺如絞,痛有定處,入夜為甚,甚則心痛徹背,背痛徹心,或痛引肩背,伴有胸悶,日久不愈,可因暴怒、勞累而加重,舌質紫暗,有瘀斑,苔薄,脈弦澀。
證機概要:血行瘀滯,胸陽痹阻,心脈不暢。
治法:活血化瘀,通脈止痛。
代表方:血府逐瘀湯加減。
常用藥:川芎、桃仁、紅花、赤芍、柴胡、桔梗、枳殼、牛膝、當歸、降香、郁金。
2、濕熱證
證候:腹痛加劇,右下腹或全腹壓痛、反跳痛,腹皮攣急,右下腹可摸及包塊,壯熱,納呆,惡心嘔吐,便秘或腹瀉;舌紅,苔黃膩,脈弦數或滑數。
治法:通腑泄熱,解毒利濕透膿。
方藥:復方大柴胡湯加減。常用藥物如柴胡、黃芩、枳殼、川楝子、大黃、延胡索、白芍、蒲公英、木香、丹參、甘草。
13第一站013
病案分析:
1.不寐-心膽氣虛;
2.脫疽-血脈瘀阻。
解析:1、心膽氣虛證
主癥:虛煩不寐,觸事易驚,終日惕惕,膽怯心悸,伴氣短自汗,倦怠乏力,舌淡,脈弦細。
證機概要:心膽虛怯,心神失養(yǎng),神魂不安。
治法:益氣鎮(zhèn)驚,安神定志。
代表方:安神定志丸合酸棗仁湯加減。
常用藥:人參、茯苓、甘草、茯神、遠志、龍齒、石菖蒲、川芎、酸棗仁、知母。
2、血脈瘀阻證
證候:患趾(指)酸脹疼痛加重,夜難入寐,步履艱難,患趾(指)皮色暗紅或紫暗,下垂時更甚,皮膚發(fā)涼干燥,肌肉萎縮,趺陽脈搏動消失;舌暗紅或有瘀斑,苔薄白,脈弦澀。
治法:活血化瘀,通絡止痛。
方藥:桃紅四物湯加減。常用藥物如桃仁、紅花、當歸、川芎、赤芍、熟地黃、乳香、沒藥等。
14第一站014
病案分析:
1.不詳
2.張某,男,64歲,干部。2017年3月1日初診?;颊吣蝾l,淋瀝不暢三年,尿線細,有時遺尿,甚則尿閉不通。伴神疲乏力,納谷不香,面色無華,便溏,脫肛。查體:直腸指診,表面光滑,中等硬度,富有彈性,中央溝變淺,舌淡苔白,脈細無力。
解析:1、不詳
2、精癃-脾腎氣虛證
證候:尿頻,滴瀝不暢,尿線細甚或夜間遺尿或尿閉不通,神疲乏力,納谷不香,面色無華,便溏脫肛;舌淡,苔白,脈細無力。
治法:補脾益氣,溫腎利尿。
方藥:補中益氣湯加減。常用藥物如人參、黃芪、升麻、柴胡、白術、當歸、陳皮、炙甘草、菟絲子、肉蓯蓉、補骨脂、車前子等。
15第一站015
病案分析:
1.不寐-肝火擾心
2.濕瘡-脾虛失蘊,與接觸性皮炎鑒別
解析:1、肝火擾心證
主癥:不寐多夢,甚則徹夜不眠,急躁易怒,伴頭暈頭脹,目赤耳鳴,口干而苦,不思飲食,便秘溲赤,舌紅苔黃,脈弦而數。
證機概要:肝郁化火,上擾心神。
治法:疏肝瀉火,鎮(zhèn)心安神。
代表方:龍膽瀉肝湯加減。
常用藥:龍膽草、黃芩、梔子、澤瀉、車前子、當歸、生地、柴胡、甘草、生龍骨、生牡蠣、靈磁石。
2、脾虛濕蘊證
證候:發(fā)病較緩,皮損潮紅,丘疹,或丘皰疹少,瘙癢,抓后糜爛滲出,可見鱗屑;伴納少,腹脹便溏,易疲乏;舌淡胖,苔白膩,脈濡緩。
治法:健脾利濕止癢。
方藥:除濕胃苓湯加減。常用藥物如蒼術、白術、豬苓、茯苓、山藥、生薏苡仁、車前草、澤瀉、徐長卿、防風、厚樸、茵陳、陳皮等。
鑒別:主要與急性濕瘡鑒別。接觸性皮炎常有明確的接觸史,皮損常限于接觸部位,皮疹較單一,有水腫、水皰,境界清楚,去除病因后較快痊愈,不再接觸即不復發(fā)。
16第一站016
病案分析:
1.癇病痰火擾神跟厥證鑒別;
2.崩漏脾虛跟經期延長鑒別。
解析:1、痰火擾神證
主癥:發(fā)作時昏仆抽搐,吐涎,或有吼叫,平時急躁易怒,心煩失眠,咳痰不爽,口苦咽干,便秘溲黃,病發(fā)后,癥情加重,徹夜難眠,目赤,舌紅,苔黃膩,脈弦滑而數。
證機概要:痰濁蘊結,氣郁化火,痰火內盛,上擾腦神。
治法:清熱瀉火,化痰開竅。
代表方:龍膽瀉肝湯合滌痰湯加減。
常用藥:龍膽草、青黛、蘆薈、大黃、黃芩、梔子、姜半夏、膽南星、木香、枳實、茯苓、橘紅、人參、石菖蒲、麝香。
鑒別:厥證除見突然仆倒,昏不知人主癥外,還有面色蒼白,四肢厥冷,或見口噤,握拳,手指拘急,而無口吐涎沫、兩目上視、四肢抽搐和病作怪叫之見癥,臨床上不難區(qū)別。
2、脾虛證
證候:經血非時而至,崩中暴下繼而淋瀝,血色淡而質薄,氣短神疲,面色(白光)白,或面浮肢腫,手足不溫,舌質淡,苔薄白,脈弱或沉細。
治法:補氣升陽,止血調經。
方藥:舉元煎合安沖湯加炮姜炭。
鑒別:經期延長僅為經期的延長,月經周期和經量無明顯異常表現。
17第一站017
病案分析:
1.胃痛-淤血
2.崩漏-腎陰虛證
解析:1、瘀血停胃證
主癥:胃脘疼痛,如針刺,似刀割,痛有定處,按之痛甚,痛時持久,食后加劇,入夜尤甚,或見吐血黑便,舌質紫黯或有瘀斑,脈澀。
證機概要:瘀停胃絡,脈絡壅滯。
治法:化瘀通絡,理氣和胃。
代表方:失笑散合丹參飲加減。
常用藥:蒲黃、五靈脂、丹參、檀香、砂仁。
2、腎虛證-腎陰虛證
證候:經亂無期,出血淋瀝不凈或量多,色鮮紅,質稠,頭暈耳鳴,腰膝酸軟,或心煩,舌質偏紅,苔少,脈細數。
治法:滋腎益陰,止血調經。
方藥:左歸丸去牛膝,合二至丸,或滋陰固氣湯。
18第一站018
病案分析:
1.胃痛-濕熱中阻
2.痛經-腎氣虧虛
解析:1、濕熱中阻證
主癥:胃脘疼痛,痛勢急迫,脘悶灼熱,口干口苦,口渴而不欲飲,納呆惡心,小便色黃,大便不暢,舌紅,苔黃膩,脈滑數。
證機概要:濕熱蘊結,胃氣痞阻。
治法:清化濕熱,理氣和胃。
代表方:清中湯加減。
常用藥:黃連、梔子、制半夏、茯苓、草豆蔻、陳皮、甘草。
2、腎氣虧虛證
證候:經行后一二日內小腹綿綿作痛,腰部酸脹,經色黯淡,量少,質稀薄,或有潮熱,或耳鳴,脈細弱,苔薄白或薄黃。
治法:補腎益氣止痛。
方藥:益腎調經湯加減。
19第一站019
病案分析:
1.嘔吐-肝氣犯胃-與噎膈鑒別
2.痛經-氣滯血瘀-與異位妊娠破裂鑒別
解析:1、肝氣犯胃證
主癥:嘔吐吞酸,暖氣頻繁,胸脅脹痛,舌淡紅,苔薄,脈弦。
證機概要:肝氣不疏,橫逆犯胃,胃失和降。
治法:疏肝理氣,和胃降逆。
代表方:四七湯加減。
常用藥:蘇葉、厚樸、半夏、生姜、茯苓、大棗。
鑒別:嘔吐與噎膈,皆有嘔吐的癥狀。然嘔吐之病,進食順暢,吐無定時。噎膈之病,進食梗噎不順或食不得入,或食人即吐,甚則因噎廢食。嘔吐大多病情較輕,病程較短,預后尚好。而噎膈多因內傷所致,病情深重,病程較長,預后欠佳。
2、氣滯血瘀
證候:每于經前一二日或月經期小腹脹痛,拒按,或伴胸脅、乳房作脹,或經量小,或經行不暢,經色紫黯有塊,血塊排除后痛減,經凈疼痛消失,舌紫暗或有瘀點,脈弦或弦滑。
治法:理氣化瘀止痛。
方藥:膈下逐瘀湯加減。
鑒別:異位妊娠破裂多有停經史和早孕反應,妊娠試驗陽性;婦科檢查時,宮頸有抬舉痛,腹腔內出血較多時,子宮有漂浮感;盆腔B超檢査常可見子宮腔以外有孕囊或包塊存在;后穹隆穿刺或腹腔穿刺陽性;內出血嚴重時,患者可出現休克表現,血紅蛋白下降。痛經雖可出現劇烈的小腹痛,但無上述妊娠征象。
20第一站020
病案分析:
1.嘔吐-外邪犯胃
2.絕經前后諸證-腎陰虛
解析:1、外邪犯胃證
主癥:突然嘔吐,胸脘滿悶,發(fā)熱惡寒,頭身疼痛,舌苔白膩,脈濡緩。
證機概要:外邪犯胃,中焦氣滯,濁氣上逆。
治法:疏邪解表,化濁和中。
代表方:藿香正氣散加減。
常用藥:藿香、紫蘇、白芷、大腹皮、厚樸、半夏、陳皮、白術、茯苓、甘草、桔梗、生姜、大棗。
2、腎陰虛
證候:頭暈耳鳴,頭部面頰陣發(fā)性烘熱、汗出,五心煩熱,腰膝酸痛,或月經先期或先后不定,經色鮮紅,量或多或少,或皮膚干燥瘙癢,口干,大便干結,尿少色黃,舌紅少苔,脈細數。
治法:滋養(yǎng)腎陰,佐以潛陽。
方藥:左歸飲加制首烏、龜板。
21第一站021
病案分析:
1.腹痛-瘀血內阻
2.絕經前后諸證-腎陽虛
解析:
1、瘀血內停證
主癥:腹痛較劇,痛如針刺,痛處固定,經久不愈,舌質紫黯,脈細澀。
證機概要:瘀血內停,氣機阻滯,脈絡不通。
治法:活血化瘀,和絡止痛。
代表方:少腹逐瘀湯加減。
常用藥:桃仁、紅花、牛膝、川芎、赤芍、當歸、生地、甘草、柴胡、枳殼、桔梗。
2、.腎陽虛
證候:面色晦暗,精神萎靡,形寒肢冷,腰膝酸冷,納呆腹脹,大便溏薄,或經行量多,或崩中暴下,色淡或黯,有塊,面浮肢腫,夜尿多或尿頻失禁,或帶下清稀,舌淡或胖嫩,邊有齒印,苔薄白,脈沉細無力。
治法:溫腎扶陽,佐以溫中健脾。
方藥:右歸丸合理中丸。
22第一站022
病案分析:
1.腹痛-飲食積滯
2.帶下病-帶下過多-肝腎虧虛
解析:
1、飲食積滯證
主癥:脘腹脹滿疼痛,拒按,噯腐吞酸,厭食嘔惡,痛而欲瀉,瀉后痛減,或大便秘結,舌苔厚膩,脈滑實。
證機概要:食滯內停,運化失司,胃腸不和。
治法:消食導滯,理氣止痛。
代表方:枳實導滯丸加減。
常用藥:大黃、枳實、神曲、黃芩、黃連、澤瀉、白術、茯苓。
2.帶下病-帶下過多-肝腎虧虛,教材無此證型。
23第一站023
病案分析:
1.泄瀉-腎陽虛衰
2.帶下病-帶下過少--肝腎虧虛
解析:
1.腎陽虛衰證
主癥:黎明前臍腹作痛,腸鳴即瀉,完谷不化,腹部喜暖,瀉后則安,形寒肢冷,腰膝酸軟,舌淡苔白,脈沉細。
證機概要:命門火衰,脾失溫煦。
治法:溫腎健脾,固澀止瀉。
代表方:四神丸加減。
常用藥:補骨脂、肉豆蔻、吳茱萸、五味子。
2、肝腎虧損證
證候:帶下過少,甚至全無,陰部干澀灼痛,或伴陰癢,陰部萎縮,性交疼痛,頭暈耳鳴,腰膝酸軟,烘熱汗出,煩熱胸悶,夜寐不安,小便黃,大便干結,舌紅少苔,脈細數或沉弦細。
治法:滋補肝腎,養(yǎng)精益血。
方藥:左歸丸加知母、肉蓯蓉、紫河車、麥冬
24第一站024
病案分析:
1.泄瀉-腎陽虛衰-四神丸
2.絕經前后諸證-陰陽失調-二仙湯
解析:
1.腎陽虛衰證
主癥:黎明前臍腹作痛,腸鳴即瀉,完谷不化,腹部喜暖,瀉后則安,形寒肢冷,腰膝酸軟,舌淡苔白,脈沉細。
證機概要:命門火衰,脾失溫煦。
治法:溫腎健脾,固澀止瀉。
代表方:四神丸加減。
2、腎陰陽俱虛
證候:時而畏寒惡風,時而潮熱汗出,腰酸乏力,頭暈耳鳴,五心煩熱,舌淡苔薄,脈沉細。
治法:補腎扶陽,滋腎養(yǎng)血。
方藥:二仙湯加生龜板、女貞子、補骨脂。
25第一站025
病案分析:
1.痢疾-濕熱痢
2.小兒泄瀉-脾虛瀉
解析:
1、濕熱痢
主癥:痢下赤白膿血,黏稠如膠凍,腥臭,腹部疼痛,里急后重,肛門灼熱,小便短赤,舌苔黃膩,脈滑數。
證機概要:濕熱蘊結,熏灼腸道,氣血壅滯。
治法:清腸化濕,調氣和血。
代表方:芍藥湯加減。
常用藥:芍藥、當歸、甘草、木香、檳榔、大黃、黃芩、黃連、肉桂、金銀花。
2、脾虛瀉證
證候:大便稀溏,色淡不臭,多于食后作瀉,時輕時重,面色萎黃,食欲不振,神疲倦怠,舌淡苔白,脈細弱,指紋淡。
治法:健脾益氣,助運止瀉。
方藥:參苓白術散加減。常用黨參、白術、茯苓、山藥、蓮子肉、扁豆、薏苡仁、砂仁、桔梗、甘草等。
26第一站026
病案分析:
1.便秘,氣虛秘,黃芪湯加減,和腸結相鑒別。
2.閉經,腎氣虧虛,加減蓯蓉菟絲子丸,與胎死不下相鑒別。
解析:
1、氣虛秘
主癥:大便并不干硬,雖有便意,但排便困難,用力努掙則汗出短氣,便后乏力,面白神疲,肢倦懶言,舌淡苔白,脈弱。
證機概要:脾肺氣虛,傳送無力。
治法:益氣潤腸。
代表方:黃芪湯加減。
常用藥:黃芪、麻仁、白蜜、陳皮。
便秘與腸結:兩者皆為大便秘結不通。但腸結多為急病,因大腸通降受阻所致,表現為腹部疼痛拒按,大便完全不通,且無矢氣和腸鳴音,嚴重者可吐出糞便。便秘多為慢性久病,因大腸傳導失常所致,表現為腹部脹滿,大便干結艱行,可有矢氣和腸鳴音,或有惡心欲吐,食納減少。
2、閉經無此證,對應的此方劑
肝腎不足證
證候:年逾十八尚未行經,或由月經后期量少逐漸發(fā)展至閉經,體質虛弱,腰酸腿軟,頭暈耳鳴,舌淡紅,苔少,脈沉弱或細澀。
治法:補腎養(yǎng)肝調經。
方藥:歸腎丸,或加減蓯蓉菟絲子丸,或滋腎補沖丸。
胎死不下
胎死腹中者,除月經停閉外,尚應有妊娠的征象,但子宮增大多小于%經月份。B超檢査宮腔內可見孕囊、胚芽或胎體,但無胎心搏動。閉經者,停經前大多有月經紊亂,停經后無妊娠征象。
27第一站027
病案分析:
1.便秘-氣虛秘-黃芪湯加減-和腸結相鑒別;
2.閉經,腎氣虧虛,加減蓯蓉菟絲子丸,與胎死不下相鑒別
解析:
1、氣虛秘
主癥:大便并不干硬,雖有便意,但排便困難,用力努掙則汗出短氣,便后乏力,面白神疲,肢倦懶言,舌淡苔白,脈弱。
證機概要:脾肺氣虛,傳送無力。
治法:益氣潤腸。
代表方:黃芪湯加減。
常用藥:黃芪、麻仁、白蜜、陳皮。
2、閉經無此證,對應的此方劑
肝腎不足證
證候:年逾十八尚未行經,或由月經后期量少逐漸發(fā)展至閉經,體質虛弱,腰酸腿軟,頭暈耳鳴,舌淡紅,苔少,脈沉弱或細澀。
治法:補腎養(yǎng)肝調經。
方藥:歸腎丸,或加減蓯蓉菟絲子丸,或滋腎補沖丸。
28第一站028
病案分析:
1.便秘-熱秘;
2.產后發(fā)熱--感染邪毒
解析:
1、熱秘
主癥:大便干結,腹脹腹痛,口干口臭,面紅心煩,或有身熱,小便短赤,舌紅,苔黃燥,脈滑數。
證機概要:腸腑燥熱,津傷便結。
治法:瀉熱導滯,潤腸通便。
代表方:麻子仁丸加減。
常用藥:大黃、枳實、厚樸、麻子仁、杏仁、白蜜、芍藥。
2、感染邪毒
證候:高熱寒戰(zhàn),小腹疼痛拒按,惡露量多或少,色紫黯如敗醬,有臭氣,煩躁口渴,尿少色黃,大便燥結,舌紅苔黃,脈數有力。
治法:清熱解毒,涼血化疲。
方藥:解毒活血湯加銀花、益母草。
29第一站029
病案分析:
1.脅痛肝絡失養(yǎng)一貫煎與胃脘痛鑒別
2.不孕肝氣郁結開郁種玉湯與暗產鑒別
解析:
1、肝絡失養(yǎng)證
主癥:脅肋隱痛,悠悠不休,遇勞加重,口干咽燥,心中煩熱,頭暈目眩,舌紅少苔,脈細弦而數。
證機概要:肝腎陰虧,精血耗傷,肝絡失養(yǎng)。
治法:養(yǎng)陰柔肝。
代表方:一貫煎加減。
常用藥:生地、枸杞、黃精、沙參、麥冬、當歸、白芍、炙甘草、川楝子、延胡索。
脅痛與胃脘痛脅痛與胃脘痛的病證中皆有肝郁的病機。但胃脘痛病位在胃脘,兼有噯氣頻作、吞酸嘈雜等胃失和降的癥狀。而脅痛病位在脅肋部,伴有目眩、口苦、胸悶、喜太息的癥狀。
2、肝郁
證候:多年不孕,經期先后不定,經來腹痛,行而不暢,量少色黯,有小血塊,經前乳房脹痛,精神抑郁,煩躁易怒,舌質正?;蝼黾t,苔薄白,脈弦。
治法:疏肝解郁,養(yǎng)血理脾。
方藥:開郁種玉湯加減。
與暗產鑒別。暗產是指早早孕期,胚胎初結而自然流產者。此時孕婦尚未有明顯的妊娠反應,一般不易覺察而誤認為不孕。通過基礎體溫監(jiān)測、早孕試驗及病理學檢查可明確。
30第一站030
病案分析:
1.脅痛-瘀血阻絡證;
2.癥瘕-血瘀證。
解析:
1、瘀血阻絡證
主癥:脅肋刺痛,痛有定處,痛處拒按,入夜痛甚,脅肋下或見有癮塊,舌質紫暗,脈沉澀。
證機概要:瘀血停滯,絡脈痹阻。
治法:祛瘀通絡。
代表方:血府逐瘀湯或復元活血湯加減。
常用藥:當歸、川芎、桃仁、紅花、柴胡、枳殼、制香附、川楝子、郁金、五靈脂、蒲黃、三七粉。
2、血瘀
證候:胞中積塊堅硬,固定不移,疼痛拒按,面色晦暗,肌膚乏潤,月經量多或經期延后,口干不欲飲,舌邊有瘀點,脈沉澀。
治法:活血散結,破瘀消癥。
方藥:桂枝茯苓丸加減。
31第一站031
病案分析:
1.黃疸-膽腑郁熱證
2.小兒泄瀉-變證-氣陰兩虛
解析:
1、膽腑郁熱證
主癥:身目發(fā)黃,黃色鮮明,上腹、右脅脹悶疼痛,牽引肩背,身熱不退,或寒熱往來,口苦咽干,。嘔吐呃逆,尿黃赤,大便秘,苔黃舌紅,脈弦滑數。
證機概要:濕熱砂石郁滯,脾胃不和,肝膽失疏。
治法:疏肝泄熱,利膽退黃。
代表方:大柴胡湯加減。
常用藥:柴胡、黃芩、半夏、大黃、枳實、郁金、佛手、茵陳、山梔、白芍、甘草。
2、氣陰兩傷證
證候:瀉下過度,質稀如水,精神萎靡,目眶及囟門凹陷,皮膚干燥,啼哭無淚,口渴引飲,小便短少,甚至無尿,唇紅而干,舌紅少津,苔少或無苔,脈細數。
治法:益氣養(yǎng)陰。
方藥:人參烏梅湯加減。常用太子參、烏梅、木瓜、山藥、蓮子、茯苓、甘草等。
32第一站032
病案分析:
1.黃疸-陰黃-寒濕阻遏;
2.小兒泄瀉-陰竭陽脫
解析:
1、陰黃--寒濕阻遏證
主癥:身目俱黃,黃色晦暗,或如煙熏,脘腹痞脹,納谷減少,大便不實,神疲畏寒,口淡不渴,舌淡苔膩,脈濡緩或沉遲。
證機概要:中陽不振,寒濕滯留,肝膽失于疏泄。
治法:溫中化濕,健脾和胃。
代表方:茵陳術附湯加減。
常用藥:附子、白術、干姜、茵陳、茯苓、澤瀉、豬苓。
2、陰竭陽脫證
證候:瀉下不止,次頻量多,精神萎靡,表情淡漠,哭聲微弱,面色青灰或蒼白,四肢厥冷,尿少無淚,舌淡無津,脈沉細欲絕。
治法:回陽固脫。
方藥:參附龍牡救逆湯加減。常用紅參、附子、龍骨、牡蠣、干姜、白術、甘草等。
33第一站033
病案分析:
病案(例)摘要1:
周某,男,53歲,已婚,教師。2017年12月6日出診。
患者,反復頭痛3年。近一月連續(xù)加班,睡眠較少,頭痛反復,頭痛且空,腰膝酸軟,神疲乏力,時有眩暈耳鳴,舌紅少苔,脈細無力。
請于眩暈相鑒別。
病案(例)摘要2:
女,8歲。2017年5月12日就診。
患兒發(fā)熱4Tina,皮疹2天。4Tina前出現壯熱不退,煩躁易驚,吸飲冷水,面紅目赤,2Tina后顏面及去干皮膚出現皮疹,現丘疹、皰疹、結痂等同時存在,分布密集,疹色紫暗,褒獎渾濁,大便3日1行,呈球狀,排便困難,小便短赤,舌質紅絳,舌苔黃糙而且干,脈數無力。
與脹皰瘡鑒別。
解析:
1、頭痛-腎虛頭痛-大補元煎
腎虛頭痛
主癥:頭痛且空,眩暈耳鳴,腰膝酸軟,神疲乏力,滑精或帶下,舌紅少苔,脈細無力。
證機概要:腎精虧虛,髓海不足,腦竅失榮。
治法:養(yǎng)陰補腎,填精生髓。
代表方:大補元煎加減。
常用藥:熟地、枸杞、女貞子、杜仲、川斷、龜甲、山萸肉、山藥、人參、當歸、白芍。
2、水痘-邪熾氣營證-清胃解毒湯
邪熾氣營
證候:壯熱不退,煩躁不安,口渴欲飲,面紅目赤,皮疹分布較密,疹色紫暗,皰漿混濁,大便干結,小便短黃,舌紅或絳,苔黃糙而干,脈數有力。
治法:清氣涼營,解毒化濕。
方藥:清胃解毒湯加減。常用升麻、黃連、黃芩、生石膏、牡丹皮、生地黃、紫草、赤芍、梔子、車前草等。
34第一站034
病案分析:
1.頭痛-內傷-血虛頭痛證-加味四物湯
2.痄腮-毒竄睪腹-龍膽瀉肝湯
解析:
1.內傷-血虛頭痛
主癥:頭痛隱隱,時時昏暈,心悸失眠,面色少華,神疲乏力,遇勞加重,舌質淡,苔薄白,脈細弱。
證機概要:氣血不足,不能上榮,竅絡失養(yǎng)。
治法:養(yǎng)血滋陰,和絡止痛。
代表方:加味四物湯加減。
常用藥:當歸、生地、白芍、首烏、川芎、五味子、遠志、棗仁。
2、毒竄睪腹
證候:腮部腫脹消退后,一側或雙側睪丸腫脹疼痛,或脘腹、少腹疼痛,痛時拒按,舌紅,苔黃,脈數。
治法:清肝瀉火,活血止痛。
方藥:龍膽瀉肝湯加減。常用柴胡、龍膽草、梔子、黃芩、車前子、川楝子、荔枝核、桃仁等。
35第一站035
病案分析:
1.周某,男,53歲,已婚,工人。2017年5月12日初診?;颊唛L期素食,且飲食量少。近1月來出現頭暈眼花,動則加劇,勞累即發(fā),心悸少寐,神疲乏力,倦怠懶言,納少腹脹,舌質淡,苔薄白,脈細弱。請與中風鑒別。
2.周某,男,5歲。2017年11月27日就診?;純?天前出現咳嗽喘促,有痰,發(fā)熱,最高38度,服頭孢克洛及止咳藥治療6天后病情加重來診。就診時熱退,咳嗽加重,呼吸急促,面色蒼白,煩躁哭鬧,口唇紫紺.....舌質略紫,苔薄白,脈細弱而數。
解析:
1、眩暈-氣血虧虛-歸脾湯
氣血虧虛證
主癥:眩暈動則加劇,勞累即發(fā),面色淡白,神疲乏力,倦怠懶言,唇甲不華,發(fā)色不澤,心悸少寐,納少腹脹,舌淡苔薄白,脈細弱。
證機概要:氣血虧虛,清陽不展,腦失所養(yǎng)。
治法:補益氣血,調養(yǎng)心脾。
代表方:歸脾湯加減。
常用藥:黨參、白術、黃芪、當歸、熟地、龍眼肉、大棗、茯苓、炒扁豆、遠志、棗仁。
2、肺炎喘咳-心陽虛衰證-參附龍牡救逆湯
心陽虛衰證
證候:呼吸急促,煩躁不安,面色蒼白,口唇發(fā)紺,四肢厥冷,脅下痞塊,小便減少,舌質紫暗,苔白,脈細弱疾數,指紋紫滯,可達命關。
治法:益氣溫陽,救逆固脫。
方藥:參附龍牡救逆湯加減。常用人參、附子、龍骨、牡蠣、白芍、丹參、紅花等。
36第一站036
病案分析:
1.眩暈-肝陽上亢;
2.痄腮-常證-邪犯少陽。
解析:
1、肝陽上亢證
主癥:眩暈,耳鳴,頭目脹痛,口苦,失眠多夢,遇煩勞郁怒而加重,甚則仆倒,顏面潮紅,急躁易怒,肢麻震顫,舌紅苔黃,脈弦或數。
證機概要:肝陽風火,上擾清竅。
治法:平肝潛陽,清火息風。
代表方:天麻鉤藤飲加減。
常用藥:天麻、石決明、鉤藤、牛膝、杜仲、桑寄生、黃芩、山梔、菊花、白芍。
2、常證--邪犯少陽
證候:輕微發(fā)熱惡寒,一側或兩側耳下腮部漫腫疼痛,咀嚼不便,或有頭痛,咽紅,納少,舌質紅,苔薄白或薄黃,脈浮數。
治法:疏風清熱,散結消腫。
方藥:柴胡葛根湯加減。常用柴胡、葛根、黃芩、連翹、生石膏、升麻、牛蒡子、桔梗、甘草等。
37第一站037
病案分析:
1.中風-中臟腑,脫證,陰竭陽脫:
2.小兒泄瀉,傷食瀉。
解析:
1、脫證(陰竭陽亡)
主癥:突然昏仆,不省人事,目合口張,鼻鼾息微,手撒肢冷,汗多,大小便自遺,肢體軟癱,舌痿,脈細弱或脈微欲絕。
證機概要:正不勝邪,元氣衰微,陰陽欲絕。
治法:回陽救陰,益氣固脫。
代表方:參附湯合生脈散加味。亦可用參麥注射液或生脈注射液靜脈滴注。
常用藥:人參、附子、麥冬、五味子、山萸肉。
2、傷食瀉證
證候:大便稀溏,夾有乳凝塊或未消化食物殘渣,大便酸臭或如敗卵,脘腹脹滿,腹痛欲瀉,瀉后痛減,噯氣酸餿,或有嘔吐,不思乳食,夜臥不安,舌苔厚膩,脈滑數,指紋滯。
治法:消食化滯,和胃止瀉。
方藥:保和丸加減。常用山楂、神曲、萊菔子、半夏、茯苓、陳皮、連翹、雞內金、藿香等。
38第一站038
病案分析:
1.周某,男,65歲,已婚,退休。2017年8月7日初診。患者既往高血壓病史12年,2天前因長途汽車勞累受風而出現口角歪斜,言語不利,無發(fā)熱,無意識喪失?,F癥見:口眼歪斜,語言不利,口角流涎,舌強語蹇,伴有肌膚不仁,手足麻木,關節(jié)疼痛,舌苔薄白,脈浮數。請與痙證鑒別。
2.周某,男,四歲。2017年10月12日初診。患兒腹瀉1個月,1個月前因飲食過飽而出現腹瀉,每日10余次,經治療好轉,但日前大便仍清稀,舌淡無味,每日4-5次,常于食后作瀉,時輕時重,面色萎黃,不思飲食,神疲易困,舌淡苔白,脈細弱。請與痢疾(細菌性痢疾)相鑒別。
解析:
1、中風--中經絡--風痰入絡--真方白丸子
中經絡--風痰入絡證
主癥:肌膚不仁,手足麻木,突然發(fā)生口眼歪斜,語言不利,口角流涎,舌強語謇,甚則半身不遂,或兼見手足拘攣,關節(jié)酸痛等癥,舌苔薄白,脈浮數。
證機概要:脈絡空虛,風痰乘虛入中,氣血閉阻。
治法:祛風化痰通絡。
代表方:真方白丸子加減。
常用藥:半夏、南星、白附子、天麻、全蝎、當歸、白芍、雞血藤、稀薟草。
中風與痙證痙證以四肢抽搐、項背強直甚至角弓反張為主癥,發(fā)病時也可伴有神昏,需與中風閉證相鑒別。但痙證之神昏多出現在抽搐之后,而中風患者多在起病時即有神昏,而后可以出現抽搐。痙證抽搐時間長,中風抽搐時間短。痙證患者無半身不遂、口眼斜等癥狀。
2、小兒泄瀉--脾虛泄瀉--參苓白術散
脾虛瀉證
證候:大便稀溏,色淡不臭,多于食后作瀉,時輕時重,面色萎黃,食欲不振,神疲倦怠,舌淡苔白,脈細弱,指紋淡。
治法:健脾益氣,助運止瀉。
方藥:參苓白術散加減。常用黨參、白術、茯苓、山藥、蓮子肉、扁豆、薏苡仁、砂仁、桔梗、甘草等。
與痢疾(細菌性痢疾)相鑒別。痢疾大便為黏液膿血便,腹痛,里急后重。大便常規(guī)檢査有膿細胞、紅細胞和吞噬細胞;大便培養(yǎng)有痢疾桿菌生長。
39第一站039
病案分析:
1.水腫-濕熱壅盛證
2.痄腮-熱毒壅盛證
解析:
1、陽水--濕熱壅盛證
主癥:遍體浮腫,皮膚繃急光亮,胸脘痞悶,煩熱口渴,小便短赤,或大便干結,舌紅,苔黃膩,脈沉數或濡數。
證機概要:濕熱內盛,三焦壅滯,氣滯水停。
治法:分利濕熱。
代表方:疏鑿飲子加減。
常用藥:羌活、秦艽、防風、大腹皮、茯苓皮、生姜皮、豬苓、茯苓、澤瀉、椒目、赤小豆、黃柏、商陸、檳榔、生大黃。
2、熱毒壅盛
證候:高熱,一側或兩側耳下腮部腫脹疼痛,堅硬拒按,張口咀嚼困難,或有煩躁不安,口渴欲飲,頭痛,咽紅腫痛,頜下腫塊脹痛,納少,大便秘結,尿少而黃,舌質紅,舌苔黃,脈滑數。
治法:清熱解毒,軟堅散結。
方藥:普濟消毒飲加減。常用柴胡、黃芩、黃連、連翹、板藍根、升麻、牛蒡子、馬勃、桔梗、玄參、薄荷、陳皮、僵蠶等。
40第一站040
病案分析:
1.水腫-陰水-脾陽虛
2.水痘-邪犯肺衛(wèi)
解析:
1、陰水-脾陽虛衰證。
主癥:身腫日久,腰以下為甚,按之凹陷不易恢復,脘腹脹悶,納減便溏,面色不華,神疲乏力,四肢倦怠,小便短少,舌質淡,苔白膩或白滑,脈沉緩或沉弱。
證機概要:脾陽不振,運化無權,土不制水。
治法:健脾溫陽利水。
代表方:實脾飲加減。
常用藥:干姜、附子、草果、桂枝、白術、茯苓、澤瀉、車前子、木瓜、木香、厚樸、大腹皮。
2、邪傷肺衛(wèi)
證候:發(fā)熱輕微,或無熱,鼻塞流涕,咳嗽,起病后12天出皮疹,疹色紅潤,皰漿清亮,根盤紅暈,皮疹瘙癢,分布稀疏,此起彼伏,以軀干為多,舌苔薄白,脈浮數或指紋淡紫。
治法:疏風清熱,利濕解毒。
方藥:銀翹散加減。常用金銀花、連翹、竹葉、薄荷、荊芥、牛蒡子、桔梗、蘆根、車前子等。
41第一站041
病案分析:
1.淋證-膏淋
2.小兒泄瀉-濕熱瀉
解析:1.淋證-膏淋
主癥:小便渾濁,乳白或如米泔水,上有浮油,置之沉淀,或伴有絮狀凝塊物,或混有血液、血塊,尿道熱澀疼痛,尿時阻塞不暢,口干,苔黃膩,舌質紅,脈濡數。
證機概要:濕熱下注,阻滯絡脈,脂汁外溢。
治法:清熱利濕,分清泄?jié)帷?br/> 代表方:程氏萆薢分清飲加減。
常用藥:萆薢、石菖蒲、黃柏、車前子、飛廉、水蜈蚣、向日葵心、蓮子心、連翹心、丹皮、燈心。
2.濕熱瀉證
證候:大便水樣,瀉下急迫,量多次頻,氣味穢臭,或見少許黏液,肛周紅赤,發(fā)熱,煩躁口渴,惡心嘔吐,小便短黃,舌質紅,苔黃膩,脈滑數,指紋紫。
治法:清腸解熱,化濕止瀉。
方藥:葛根黃芩黃連湯加味。常用葛根、黃芩、黃連、馬齒莧、白頭翁、車前子等。
42第一站042
病案分析:
1.淋證-熱淋;
2.小兒泄瀉
解析:1.淋證-熱淋
主癥:小便頻數短澀,灼熱刺痛,溺色黃赤,少腹拘急脹痛,或有寒熱,口苦,嘔惡,或有腰痛拒按,或有大便秘結,苔黃膩,脈滑數。
證機概要:濕熱蘊結下焦,膀胱氣化失司。
治法:清熱利濕通淋。
方藥:八正散加減。
常用藥:瞿麥、篇蓄、車前子、滑石、萆薢、大黃、黃柏、蒲公英、紫花地丁。
2.題干不夠明確,無法提供答案。
43第一站043
病案分析:
1.陽痿-肝郁氣滯
2.肺炎喘嗽-風熱閉肺
解析:1.肝郁不舒證
主癥:陽事不起,或起而不堅,心情抑郁,胸脅脹痛,脘悶不適,食少便溏,苔薄白,脈弦。
證機概要:肝郁氣滯,血行不暢,宗筋所聚無能。
治法:疏肝解郁。
代表方:逍遙散加減。
常用藥:柴胡、香附、郁金、川楝子、當歸、白芍、生地黃、枸杞、白術、茯苓、甘草。
2.肺炎喘嗽-風熱閉肺證
證候:發(fā)熱惡風,鼻塞流濁涕,咳嗽氣促,痰稠色黃,咽紅,舌質紅,苔薄黃,脈浮數,指紋浮紫。
治法:辛涼宣肺,化痰止咳。
方藥:銀翹散合麻杏石甘湯加減。常用麻黃、苦杏仁、生石膏、甘草、金銀花、連翹、薄荷、桔梗、牛蒡子、蘆根等。
44第一站044
病案分析:
1.郁證-心神失養(yǎng)
2.厭食-脾胃氣虛
解析:1.郁證-心神失養(yǎng)證
主癥:精神恍惚,心神不寧,多疑易驚,悲憂善哭,喜怒無常,或時時欠伸,或手舞足蹈,罵詈喊叫等,舌質淡,脈弦。此種證候多見于女性,常因精神刺激而誘發(fā)。臨床表現多種多樣,但同一患者每次發(fā)作多為同樣幾種癥狀的重復?!督饏T要略·婦人雜病脈證并治》將此種證候稱為“臟躁”。
證機概要:營陰暗耗,心神失養(yǎng)。
治法:甘潤緩急,養(yǎng)心安神。
代表方:甘麥大棗湯加減。
常用藥:甘草、小麥、大棗、郁金、合歡花。
2.厭食-脾胃氣虛證
證候:不思進食,食量減少,面色少華,形體偏瘦,大便溏薄,夾不消化食物,舌質淡,苔薄白,脈緩無力或指紋淡紅。
治法:健脾益氣。
方藥:異功散加減。常用黨參、白術、茯苓、陳皮、佩蘭、砂仁、神曲、雞內金、甘草等。
45第一站045
病案分析:
1.心悸,與噎嗝鑒別
2.厭食癥,與積滯鑒別
解析:1.考綱中無此鑒別的解析。
2.厭食是小兒常見的脾胃病證,臨床以較長時期食欲不振、見食不貪、食量減少為特征。各年齡兒童均可發(fā)病,以1~6歲為多見,城市兒童發(fā)病率較高。本病可發(fā)生于任何季節(jié),但夏季暑濕當令之時,可使癥狀加重?;純撼秤徽裢猓话銦o特殊不適,預后良好。但長期不愈者,可使氣血生化乏源,抗病能力下降,而易罹患他癥,甚或日漸消瘦,轉化為府證。
積滯
有傷乳傷食病史,除食欲不振、不思乳食外,還伴有脘腹脹滿、噯吐酸腐、大便酸臭等癥。
46第一站046
病案分析:
1.便血-腸道濕熱
2.腸癰-濕熱證
解析:1.便血-腸道濕熱證
主癥:便血色紅黏稠,大便不暢或稀溏,或有腹痛,口苦,舌質紅,苔黃膩,脈濡數。
證機概要:濕熱蘊結,脈絡受損,血溢腸道。
治法:清化濕熱,涼血止血。
代表方:地榆散合槐角丸加減。
常用藥:地榆、茜草、槐角、梔子、黃芩、黃連、茯苓、防風、枳殼、當歸。
2.腸癰-濕熱證
證候:腹痛加劇,右下腹或全腹壓痛、反跳痛,腹皮攣急,右下腹可摸及包塊,壯熱,納呆,惡心嘔吐,便秘或腹瀉;舌紅,苔黃膩,脈弦數或滑數。
治法:通腑泄熱,解毒利濕透膿。
方藥:復方大柴胡湯加減。常用藥物如柴胡、黃芩、枳殼、川楝子、大黃、延胡索、白芍、蒲公英、木香、丹參、甘草。
47第一站047
病案分析:
1.血證-胃熱壅盛
2.痔-氣滯血瘀
解析:1.血證-吐血—胃熱壅盛證
主癥:脘腹脹悶,嘈雜不適,甚則作痛,吐血色紅或紫黯,常夾有食物殘渣,口臭,便秘,大便色黑,舌質紅,苔黃膩,脈滑數。
證機概要:胃熱內郁,熱傷胃絡。
治法:清胃瀉火,化瘀止血。
代表方:瀉心湯合十灰散加減。
常用藥:黃芩、黃連、大黃、丹皮、梔子、大薊、小薊、側柏葉_茜草根、白茅根。
2.痔-氣滯血瘀證
證候:肛內腫物脫出,甚或嵌頓,肛管緊縮,墜脹疼痛,甚則內有血栓形成,肛緣水腫,觸痛明顯,舌質紅,苔白,脈弦細澀。
治法:清熱利濕,行氣活血。
方藥:止痛如神湯加減。常用藥物如當歸、黃柏、桃仁、檳榔、皂角、蒼術、秦艽、防風、澤瀉、大黃等。
48第一站048
病案分析:
1.上消-肺熱津傷
2.脫疽-寒濕阻絡
解析:1.上消—肺熱津傷證
主癥:口渴多飲,口舌干燥,尿頻量多,煩熱多汗,舌邊尖紅,苔薄黃,脈洪數。
證機概要:肺臟燥熱,津液失布。
治法:清熱潤肺,生津止渴。
代表方:消渴方加減。
常用藥:天花粉、葛根、麥冬、生地、藕汁、黃連、黃芩、知母。
2.脫疽-寒濕阻絡證
證候:患趾(指)喜暖怕冷,麻木,酸脹疼痛,多走疼痛加劇,稍歇痛減,皮膚蒼白,觸之發(fā)涼,趺陽脈搏動減弱;舌淡,苔白膩,脈沉細。
治法:溫陽散寒,活血通絡。
方藥:陽和湯加減。常用藥物如熟地黃、桂枝、炮姜、白芥子、麻黃、鹿角膠、當歸等。
49第一站049
病案分析:
1.消渴下消-腎陰虧虛,與癭病鑒別;
2.腸癰-熱毒證-與胃十二指腸潰瘍鑒別。
解析:1.下消—腎陰虧虛證
主癥:尿頻量多,混濁如脂膏,或尿甜,腰膝酸軟,乏力,頭暈耳鳴,口干唇燥,皮膚干燥,瘙癢,舌紅苔少,脈細數。
證機概要:腎陰虧虛,腎失固攝。
治法:滋陰固腎。
代表方:六味地黃丸加減。
常用藥:熟地黃、山萸肉、枸杞子、五味子、懷山藥、茯苓、澤瀉、丹皮。

消渴與癭病鑒別:兩者都可見多食易饑、消瘦癥狀。癭病中氣郁化火、陰虛火旺的類型,以情緒激動,多食易饑,形體日漸消瘦,心悸,眼突,頸部一側或兩側腫大為特征。其中的多食易饑、消瘦,類似消渴病的中消,但眼球突出,頸前癭腫有形則與消渴有別,且無消渴病的多飲、多尿、尿甜等癥。
2.腸癰-熱毒證
證候:腹痛劇烈,全腹壓痛、反跳痛,腹皮攣急,高熱不退,或惡寒發(fā)熱,時時汗出,煩渴,惡心嘔吐,腹脹,便秘或似痢不爽;舌紅絳而干,苔黃厚干燥或黃糙,脈洪數或細數。
治法:通腑排膿,養(yǎng)陰清熱。
方藥:大黃牡丹湯合透膿散加減。常用藥物如大黃、牡丹皮、桃仁、冬瓜仁、芒硝、當歸、皂角刺、穿山甲、川芎、黃芪、生甘草等。
與胃十二指腸潰瘍鑒別:
胃、十二指腸潰瘍穿孔
穿孔后溢液可沿升結腸旁溝流至右下腹部,很似急性闌尾炎的轉移性腹痛。病人既往多有潰瘍病史,突發(fā)上腹劇痛,迅速蔓延至全腹,除右下腹壓痛外,上腹仍具疼痛和壓痛,腹肌板狀強直,腸鳴音消失,可出現休克。多有肝濁音界消失,X線透視或攝片多有腹腔游離氣體。如診斷有困難,可行診斷性腹腔穿刺檢査。
50第一站050
病案分析:
1.內傷發(fā)熱,陰虛發(fā)熱證,清骨散加減,和外感發(fā)熱鑒別。
2.痔,脾虛氣陷證,補中益氣湯加減,和脫肛鑒別。
解析:1.內傷發(fā)熱—陰虛發(fā)熱證
主癥:午后潮熱,或夜間發(fā)熱,不欲近衣,手足心熱,煩躁,少寐多夢,盜汗,口干咽燥,舌質紅,或有裂紋,苔少甚至無苔,脈細數。
證機概要:陰虛陽盛,虛火內熾。
治法:滋陰清熱。
代表方:清骨散加減。
常用藥:銀柴胡、知母、胡黃連、地骨皮、青蒿、秦艽、鱉甲。

病證鑒別
內傷發(fā)熱與外感發(fā)熱:內傷發(fā)熱的診斷要點已如上述,而外感發(fā)熱表現的特點是:因感受外邪而起,起病較急,病程較短,發(fā)熱初期大多伴有惡寒,其惡寒得衣被而不減。發(fā)熱的熱度大多較高,發(fā)熱的類型隨病種的不同而有所差異。初起常兼有頭身疼痛、鼻塞、流涕、咳嗽、脈浮等表證。外感發(fā)熱由感受外邪,正邪相爭所致,屬實證者居多。
2.痔—脾虛氣陷證
證候:肛門松弛,內痔脫出不能自行回納,需用手法還納,便血色鮮或淡,伴頭暈氣短,面色少華,神疲自汗,納少便溏等,舌淡,苔薄白,脈細弱。
治法:補中益氣,升陽舉陷。
方藥:補中益氣湯加減。常用藥物如人參、黃芪、升麻、柴胡、白術、當歸、陳皮、炙甘草等。
脫肛
直腸黏膜或直腸環(huán)狀脫出,有螺旋狀皺折,表面光滑,無靜脈曲張,一般不出血,脫出后有黏液分泌。
51第一站051
病案分析:
1.內傷發(fā)熱,陰虛發(fā)熱證,清骨散加減,和外感發(fā)熱鑒別;
2.痔,脾虛氣陷證,補中益氣湯加減,和脫肛鑒別。
解析:1.內傷發(fā)熱—陰虛發(fā)熱證
主癥:午后潮熱,或夜間發(fā)熱,不欲近衣,手足心熱,煩躁,少寐多夢,盜汗,口干咽燥,舌質紅,或有裂紋,苔少甚至無苔,脈細數。
證機概要:陰虛陽盛,虛火內熾。
治法:滋陰清熱。
代表方:清骨散加減。
常用藥:銀柴胡、知母、胡黃連、地骨皮、青蒿、秦艽、鱉甲。

病證鑒別
內傷發(fā)熱與外感發(fā)熱:內傷發(fā)熱的診斷要點已如上述,而外感發(fā)熱表現的特點是:因感受外邪而起,起病較急,病程較短,發(fā)熱初期大多伴有惡寒,其惡寒得衣被而不減。發(fā)熱的熱度大多較高,發(fā)熱的類型隨病種的不同而有所差異。初起常兼有頭身疼痛、鼻塞、流涕、咳嗽、脈浮等表證。外感發(fā)熱由感受外邪,正邪相爭所致,屬實證者居多。
2.痔—脾虛氣陷證
證候:肛門松弛,內痔脫出不能自行回納,需用手法還納,便血色鮮或淡,伴頭暈氣短,面色少華,神疲自汗,納少便溏等,舌淡,苔薄白,脈細弱。
治法:補中益氣,升陽舉陷。
方藥:補中益氣湯加減。常用藥物如人參、黃芪、升麻、柴胡、白術、當歸、陳皮、炙甘草等。
脫肛直腸黏膜或直腸環(huán)狀脫出,有螺旋狀皺折,表面光滑,無靜脈曲張,一般不出血,脫出后有黏液分泌。
52第一站052
病案分析:
1.虛勞-腎陽虛-和肺癆鑒別
2.絕經前后諸病-腎陰虛-與經期延長鑒別
解析:1.腎陰虛證
主癥:腰酸,遺精,兩足痿弱,眩暈,耳鳴,甚則耳聾,口干,咽痛,顴紅,舌紅少津,脈沉細。
證機概要:腎精不足,失于濡養(yǎng)。
治法:滋補腎陰。
代表方:左歸丸加減。
常用藥:熟地、龜板膠、枸杞、山藥、菟絲子、牛膝、山茱萸、鹿角膠。

虛勞與肺癆鑒別:肺癆系正氣不足而被癆蟲侵襲所致,主要病位在肺,具有傳染性,以陰虛火旺為其病理特點,以咳嗽、咳痰、咯血、潮熱、盜汗、消瘦為主要臨床癥狀;而虛勞則由多種原因所導致,久虛不復,病程較長,無傳染性,以臟腑氣、血、陰、陽虧虛為其基本病機,分別出現五臟氣、血、陰、陽虧虛的多種癥狀。
2.絕經前后諸病-腎陰虛
證候:頭暈耳鳴,頭部面頰陣發(fā)性烘熱、汗出,五心煩熱,腰膝酸痛,或月經先期或先后不定,經色鮮紅,量或多或少,或皮膚干燥瘙癢,口干,大便干結,尿少色黃,舌紅少苔,脈細數。
治法:滋養(yǎng)腎陰,佐以潛陽。
方藥:左歸飲加制首烏、龜板。
教材上無此鑒別。
53第一站053
病案分析:
1.腰痛-腎陰虛
2.帶下病-帶下過多-濕熱下注
解析:1.腎陰虛
主癥:腰部隱隱作痛,酸軟無力,纏綿不愈,心煩少寐,口燥咽干,面色潮紅,手足心熱,舌紅少苔,脈弦細數。
證機概要:腎陰不足,不能濡養(yǎng)腰脊。
治法:滋補腎陰,濡養(yǎng)筋脈。
代表方:左歸丸加減。
常用藥:熟地黃、構杞子、山萸肉、山藥、龜板膠、菟絲子、鹿角膠、牛膝。
2.帶下病-帶下過多-濕熱下注
證候:帶下量多,色黃或黃白,質黏稠,有臭氣,胸悶口膩,納食較差,或小腹作痛,或帶下色白質黏,如豆腐渣狀,陰癢,小便黃少,舌苔黃膩或厚,脈濡略數。
治法:清利濕熱。
方藥:止帶方加減。
54第一站054
病案分析:
1.痹癥-著痹-薏苡仁湯
2.痛經-氣滯血瘀-膈下逐淤湯
解析:1.著痹
主癥:肢體關節(jié)、肌肉酸楚、重著、疼痛,腫脹散漫,關節(jié)活動不利,肌膚麻木不仁,舌質淡,舌苔白膩,脈濡緩。
證機概要:濕邪兼夾風寒,留滯經脈,閉阻氣血。
治法:除濕通絡,祛風散寒。
代表方:薏苡仁湯加減。
常用藥:薏苡仁、蒼術、甘草、羌活、獨活、防風、麻黃、桂枝、制川烏、當歸、川芎。
2.氣滯血瘀
證候:每于經前一二日或月經期小腹脹痛,拒按,或伴胸脅、乳房作脹,或經量小,或經行不暢,經色紫黯有塊,血塊排除后痛減,經凈疼痛消失,舌紫暗或有瘀點,脈弦或弦滑。
治法:理氣化瘀止痛。
方藥:膈下逐瘀湯加減。
55第一站055
病案分析:
1.痹癥-痰瘀痹阻證
2.崩漏-腎陰虛
解析:1.痰瘀痹阻證
主癥:痹證日久,肌肉關節(jié)刺痛,固定不移,或關節(jié)肌膚紫暗、腫脹,按之較硬,肢體頑麻或重著,或關節(jié)僵硬變形,屈伸不利,有硬結、瘀斑,面色黯黧,眼瞼浮腫,或胸悶痰多,舌質紫暗或有瘀斑,舌苔白膩,脈弦澀。
證機概要:痰瘀互結,留滯肌膚,閉阻經脈。
治法:化痰行瘀,蠲痹通絡。
代表方:雙合湯加減。
常用藥:桃仁、紅花、當歸、川芎、白芍、茯苓、半夏、陳皮、白芥子、竹瀝、姜汁。
2.腎陰虛證
證候:經亂無期,出血淋瀝不凈或量多,色鮮紅,質稠,頭暈耳鳴,腰膝酸軟,或心煩,舌質偏紅,苔少,脈細數。
治法:滋腎益陰,止血調經。
方藥:左歸丸去牛膝,合二至丸,或滋陰固氣湯。
56第一站056
病案分析:
1.痙證-陽明熱盛
2.小兒泄瀉-氣陰兩傷
解析:1.陽明熱盛證
主癥:壯熱汗出,項背強急,手足攣急,口噤不開,甚則角弓反張,腹?jié)M便結,口渴喜冷飲,舌質紅,苔黃燥,脈弦數。
證機概要:陽明胃熱亢盛,腑氣不通,熱盛傷津,筋脈失養(yǎng)。
治法:清泄胃熱,增液止痙。
代表方:白虎湯合增液承氣湯加減。
常用藥:生石膏、知母、玄參、生地黃、麥冬、大黃、芒硝、粳米、甘草。
2.氣陰兩傷證
證候:瀉下過度,質稀如水,精神萎靡,目眶及囟門凹陷,皮膚干燥,啼哭無淚,口渴引飲,小便短少,甚至無尿,唇紅而干,舌紅少津,苔少或無苔,脈細數。
治法:益氣養(yǎng)陰。
方藥:人參烏梅湯加減。常用太子參、烏梅、木瓜、山藥、蓮子、茯苓、甘草等。
57第一站057
病案分析:
1.痙證-痰濁阻滯
2.小兒泄瀉-陰衰陽竭
解析:1、痰濁阻滯證
主癥:頭痛昏蒙,神識呆滯,項背強急,四肢抽搐,胸脘滿悶,嘔吐痰涎,舌苔白膩,脈滑或弦滑。
證機概要:痰濁中阻,上蒙清竅,經絡阻塞,筋脈失養(yǎng)。
治法:豁痰開竅,息風止痙。
代表方:導痰湯加減。
常用藥:半夏、石菖蒲、陳皮、膽南星、姜汁、竹瀝、枳實、茯苓、白術、全蝎、地龍、蜈蚣。
2.陰竭陽脫證
證候:瀉下不止,次頻量多,精神萎靡,表情淡漠,哭聲微弱,面色青灰或蒼白,四肢厥冷,尿少無淚,舌淡無津,脈沉細欲絕。
治法:回陽固脫。
方藥:參附龍牡救逆湯加減。常用紅參、附子、龍骨、牡蠣、干姜、白術、甘草等。
58第一站058
病案分析:
1.痿證-肺熱津傷證
2.水痘-邪熾氣營
解析:1、肺熱津傷證
主癥:發(fā)病急,病起發(fā)熱,或熱后突然出現肢體軟弱無力,可較快發(fā)生肌肉瘦削,皮膚干燥,心煩口渴,咳嗆少痰,咽干不利,小便黃赤或熱痛,大便干燥,舌質紅,苔黃,脈細數。
證機概要:肺燥傷津,五臟失潤,筋脈失養(yǎng)。
治法:清熱潤燥,養(yǎng)陰生津。
代表方:清燥救肺湯加減。
常用藥:北沙參、西洋參、麥冬、生甘草、阿膠、胡麻仁、生石膏、桑葉、苦杏仁、枇杷葉。
2.邪熾氣營
證候:壯熱不退,煩躁不安,口渴欲飲,面紅目赤,皮疹分布較密,疹色紫暗,皰漿混濁,大便干結,小便短黃,舌紅或絳,苔黃糙而干,脈數有力。
治法:清氣涼營,解毒化濕。
方藥:清胃解毒湯加減。常用升麻、黃連、黃芩、生石膏、牡丹皮、生地黃、紫草、赤芍、梔子、車前草等。
59第一站059
病案分析:
1.痿證,脈絡淤阻。
2.痄腮,毒竄睪腹。
解析:1.脈絡瘀阻證
主癥:久病體虛,四肢痿弱,肌肉瘦削,手足麻木不仁,四肢青筋顯露,可伴有肌肉活動時隱痛不適,舌痿不能伸縮,舌質暗淡或有瘀點、瘀斑,脈細澀。
證機概要:氣虛血瘀,阻滯經絡,筋脈失養(yǎng)。
治法:益氣養(yǎng)營,活血行瘀。
代表方:圣愈湯合補陽還五湯加減。
常用藥:人參、黃芪、當歸、川芎、熟地、白芍、川牛膝、地龍、桃仁、紅花、雞血藤。
2.毒竄睪腹
證候:腮部腫脹消退后,一側或雙側睪丸腫脹疼痛,或脘腹、少腹疼痛,痛時拒按,舌紅,苔黃,脈數。
治法:清肝瀉火,活血止痛。
方藥:龍膽瀉肝湯加減。常用柴胡、龍膽草、梔子、黃芩、車前子、川楝子、荔枝核、桃仁等。
60第一站060
病案分析:
1.寒濕腰痛;
2.肺炎喘嗽-心陽虛衰
解析:寒濕腰痛
主癥:腰部冷痛重著,轉側不利,逐漸加重,靜臥病痛不減,寒冷和陰雨天則加重,舌質淡,苔白膩,脈沉而遲緩。
證機概要:寒濕閉阻,滯礙氣血,經脈不利。
治法:散寒行濕,溫經通絡。
代表方:甘姜苓術湯加減。
常用藥:干姜、桂枝、甘草、牛膝、茯苓、白術、杜仲、桑寄生、續(xù)斷。
2.心陽虛衰證
證候:呼吸急促,煩躁不安,面色蒼白,口唇發(fā)紺,四肢厥冷,脅下痞塊,小便減少,舌質紫暗,苔白,脈細弱疾數,指紋紫滯,可達命關。
治法:益氣溫陽,救逆固脫。
方藥:參附龍牡救逆湯加減。常用人參、附子、龍骨、牡蠣、白芍、丹參、紅花等。
61第一站
病案分析:
62第一站
病案分析:
王某,女,53歲,營銷員。2017年10月5日初診。
患者平素心悸不安,胸悶不舒,時有心痛如針刺,為系統(tǒng)診出。今日晨..來源就診?,F癥:心悸不安,胸悶不舒,心痛時作,痛如針刺,...請與奔豚相鑒別。
解析:中醫(yī)疾病診斷:心悸
中醫(yī)證侯診斷:瘀阻心脈證
主癥:心悸不安,胸悶不舒,心痛時作,痛如針刺,唇甲青紫,舌質紫暗或有瘀斑,脈澀或結或代。
證機概要:血瘀氣滯,心脈瘀阻,心陽被遏,心失所養(yǎng)。
治法:活血化瘀,理氣通絡。
代表方:桃仁紅花煎合桂枝甘草龍骨牡蠣湯。
常用藥:桃仁、紅花、丹參、赤芍、川芎、延胡索、香附、青皮、生地、當歸、桂枝、甘草、龍骨、牡蠣。
心悸與奔豚奔豚發(fā)作之時,亦覺心胸躁動不安。本病與心悸的鑒別要點為:心悸為心中劇烈跳動,發(fā)自于心;奔豚乃上下沖逆,發(fā)自少腹。


上文關于“中醫(yī)醫(yī)師實踐技能考試第一站病案分析試題60道”的文章由醫(yī)學教育網編輯整理搜集,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更多的模擬試題及輔導資料隨時關注醫(yī)學教育網醫(yī)師實踐技能考試輔導精華欄目!2019年國家對于醫(yī)師資格考試進行題庫建設,因此幾乎是不可能碰到還原考點練習題的,刷題不是目的,真正的掌握技能才是關鍵,2019年中醫(yī)醫(yī)師實踐技能特色無憂班四大解讀層層**,技能考試不過,免費重學,價格低至480元,班次詳情>>

執(zhí)業(yè)醫(yī)師考試公眾號

編輯推薦
    • 免費試聽
    • 免費直播
    章浩 臨床醫(yī)師 《實踐技能》 免費試聽
    2024年醫(yī)考慶功會

    張鈺琪  9月13日 20:00-22:00

    詳情
    公衛(wèi)醫(yī)師技能考前最后一課

    秦楓  06月14日 19:00-21:00

    詳情
    免費資料
    醫(yī)師 備考資料包
    歷年考點
    應試指導
    仿真試卷
    思維導圖
    立即領取 立即領取
    回到頂部
    折疊
    您有一次專屬抽獎機會
    可優(yōu)惠~
    領取
    優(yōu)惠
    注:具體優(yōu)惠金額根據商品價格進行計算
    恭喜您獲得張優(yōu)惠券!
    去選課
    已存入賬戶 可在【我的優(yōu)惠券】中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