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免費資料
免費領取
網校內部資料包
考試輔導
直播課
(一)肺臟大體標本和鏡檢的變化
肺臟的容積增大,可達正常的2倍。肺臟缺血,外觀呈灰白或蒼白,表面可有大小不等的大泡。肺彈性減弱,剖胸后肺臟并不萎縮,仍保持膨脹狀態(tài)。鏡下可見終末細支氣管遠端氣腔膨脹,間隔變窄,彈力纖維變細或斷裂。肺泡孔擴大,肺泡壁破壞。根據氣腫發(fā)生的部位可分為以下三型。
全小葉型肺氣腫 可侵犯全肺,呈彌漫性,但多見于肺臟的前部和下部。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癥引起者即屬此型。病變累及整個肺小葉,即呼吸性細支氣管、肺泡管、肺泡囊和肺泡均有擴張。氣腫囊腔較小。
小葉中央型肺氣腫 多見于肺上部。氣腔位于二級小葉的中央,即呼吸性細支氣管部位,而邊緣的肺組織正常。吸煙和吸入粉塵在呼吸性細支氣管周圍濃度最高,故這一部分發(fā)生病變也最為顯著。
也可在同一肺內存在上述兩種病理變化,稱混合型肺氣腫。
(二)細支氣管的變化
管壁充血、水腫和炎性細胞浸潤,纖毛脫落、稀疏,粘液腺和杯狀細胞增生、肥大。Reid指數即腺體與支氣管壁的比值正常為0.3,慢性支氣管炎可高達0.6.管腔內分泌物潴留。細支氣管壁軟骨變性或破壞,彈性減退。
(三)肺血管和心臟的變化
與細支氣管伴行的肺小血管有炎性改變,中膜平滑肌水腫、變性和壞死,管腔狹窄及至完全閉塞。由于肺泡破裂和炎癥的侵蝕,肺毛細血管床數量及橫斷面積皆減少。尸檢資料證實,阻塞性肺氣腫患者約有40%并發(fā)右心肥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