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藥物成癮又稱藥物依賴性、藥癮或病態(tài)嗜好,指患者習慣于攝入某種藥物而產生的一種依賴狀態(tài),撤去藥物后可引起一些特殊的癥狀。
前段時間,農村老家的一位老友來城里看病,說他全身疼痛越來越重。去年,他在當地遇到一名老先生,給他配了一些丸藥,他開始服用時,感人們都知道,吸毒會成癮,實際上,大多數毒品本身是藥物。被吸毒者青睞的鴉片,就含在許多阿片制劑中(阿片酊、復方甘草合劑等);被吸毒者視為精品的白粉,也就是藥房里的嗎啡和二乙酰嗎啡,嗎啡是從鴉片中分離出的白色結晶體,它的效力是阿片的10倍以上;而二乙酰嗎啡即是癮君子求之不得的海洛因,是由嗎啡與乙酐合成的白色晶體,作用又比嗎啡強3倍;還有可待因、杜冷丁等都是鴉片的衍生制劑。
臨床醫(yī)生使用鴉片類藥品可有效地為病人止痛、鎮(zhèn)靜、催眠、鎮(zhèn)咳、止瀉等。中醫(yī)不僅可利用鴉片治療多種疾病,就連罌粟殼(提取鴉片的果殼)都是中醫(yī)手中的武器,入藥有鎮(zhèn)痛、鎮(zhèn)靜和止瀉等作用。
這些藥一方面是醫(yī)生手中有力的利器,可以治病救人、解除疾苦;另一方面,不正確使用、濫用又可令人成癮,后果不堪設想。
藥物成癮的實質是產生依賴。人與哺乳動物的腦組織內存在一種嗎啡樣物質——鴉片肽,即內啡肽,其在化學結構及生理活性上與嗎啡很相似,所以也稱其為“內源性嗎啡樣物質”。這種物質以正常的生理水平存在于人體內,對疼痛和情感活動進行調控。當吸毒者吸入大幾倍甚至幾十倍的外源性嗎啡樣物質(毒品或藥品)后,就會使內源性嗎啡樣物質的產生受到抑制,體內不再制造。這樣,一旦外源供應不足,體內的內源性嗎啡樣物質即告缺乏,無法抑制肉體和精神上的苦痛,因而出現(xiàn)戒斷癥狀。此時人體就對毒品(或藥品)形成了依賴性。
一個成癮者,一旦停用藥品(毒品),在5~6小時內會出現(xiàn)全身不適,繼之周身疼痛,哈欠連綿、流涕流淚,腹痛、嘔吐、腹瀉及失眠,如同舊病惡化;在36~72小時內,依賴者陷入極端痛苦之中,重者會發(fā)生各種精神障礙及軀體功能紊亂,甚至危及生命。這一系列戒斷癥狀,一般要持續(xù)7~10天,也就是說,從停止吸毒到體內內源性嗎啡樣物質恢復生產足夠的水平,需要相當長的時間,這段時間幾乎是所有的依賴者難以熬過的,這時就需要外界加以協(xié)助、控制。
目前戒毒所用的替代療法,是采用低度的、成癮性小的藥物替代毒性大、成癮性強的毒品,然后逐步遞減這種藥物的用量,直至完全戒掉。這種替代藥物,雖然成癮性低,但使用不當也會形成依賴,所以也不能濫用。
醫(yī)生的責任在于正確地使用藥物,為病人治病救命、解除疾苦,而又不讓病人對藥物產生依賴。同時,應教育病人,不要聽信所謂的“祖?zhèn)魉?rdquo;、“秘方藥”,有病要到正規(guī)醫(yī)院檢查治療,醫(y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通過正規(guī)渠道處方拿藥。
藥物成癮分為精神依賴性和身體依賴性兩個方面。精神依賴是指病人對某種藥物的特別渴求,服用后在心理上有特殊的滿足;身體依賴是指重復多次地給予同一種藥物,使其中樞神經系統(tǒng)發(fā)生了某種生理或生化方面的變化,致使其對某種藥物產生依賴。一般心理依賴較身體依賴更常見,且可發(fā)生于任何劑量。一旦人體出現(xiàn)對某種藥物強烈的覓藥行為,渴求得到該藥,而在服用該藥以后可獲得強烈的快感和滿足感的情況,基本可以確定已經產生藥物成癮。
臨床常用的一些止咳藥中所含的磷酸可待因和麻黃堿兩種成分作用疊加,可產生藥物成癮,大劑量使用會有致幻作用。另外,常用的嗎啡、哌替啶、曲馬多和含有非那西丁的解熱止痛片等鎮(zhèn)痛藥,以及安定類、巴比妥類等鎮(zhèn)靜、催眠抗焦慮藥都存在有成癮危險。
對于出現(xiàn)成癮情況的患者,最好到醫(yī)院就診,明確真正的病因。因服用抗焦慮藥成癮的患者,可自己采取慢慢減量的方式來戒除,但嚴重者也需及時到醫(yī)院就診;而因嗎啡、哌替啶等成癮的患者還需采取戒毒癮的方式進行戒毒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