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探診深度(PD)
指齦緣至袋底或齦溝底的距離。以㎜為單位記錄。健康牙齦的齦溝探診深度不超過2~3mm.用標準的259力探診,在健康狀態(tài)下探針可進入結合上皮;有炎癥時探針會超過結合上皮。進入炎癥區(qū)達健康結締組織冠方。經治療后,結締組織中炎癥細胞浸潤消失,膠原纖維新生,使結締組織對探診的抵抗力增強,探針不再穿透進入結締組織中,而是中止在結合上皮內。
2.附著水平(AL)
指袋(溝)底至釉牙骨質界的距離,也稱臨床附著水平(CAL)。附著水平的確定是將探診深度減占釉牙骨質界至齦緣的距離醫(y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以mm為單位記錄;若有齦退縮,則是將探診深度加上齦退縮的距離。
附著水平是反映牙周組縱破壞程度的重要指標之一,有無附著喪失是區(qū)分牙周炎與牙齦炎的重要指標。正常的牙齦附著于釉牙骨質界處,不能探到釉牙骨質界,即無附著喪失;患牙齦炎時,牙齦附著的位置不變,仍在釉牙骨質界處,即使因牙齦腫脹而導致探診深度增加,臨床上同樣不能探到釉牙骨質界,無附著喪失;牙周炎時因有附著喪失,則能探到釉牙骨質界。附著水平對制定治療計劃醫(y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確定手術與否及手術方案的制訂、估計預后、及判斷療效均有意義。
3.探診后出血
探診出血這一指標不能作為病情進展的指標醫(y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是探診后不出血卻可以作為牙周組織處于穩(wěn)定階段的較好指標。如果多數(shù)部位都存在探診出血,可以預示有可能附著喪失在進展,它是附著喪失加重的重要危險指標之一。
4.齦下牙石
齦下牙石是沉積于齦緣之下、附著在齦溝或牙周袋內的牙面上,用探針才能檢查到。
5.根分叉病變的探查
用普通的彎探針或專門設計的Nabers探針探查多根牙的分叉區(qū)。檢查上頜磨牙時,先探查頰側中央處的根分叉區(qū),再從腭側分別探查近中和遠中的根分叉區(qū),但有的會有變異,需從頰側探入;檢查下頜磨牙時,從頰側和舌側中央處分別探查根分叉區(qū)。探查的內容應包括:探針能否水平方向探入分叉區(qū),水平探入的深度,分叉的大小,有無釉質突起,根柱的長度,根分叉區(qū)是否有牙齦覆蓋,注意檢查根分叉區(qū)是否暴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