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醫(yī)學

切換欄目
當前位置:醫(yī)學教育網  > 臨床醫(yī)學 > 內科學 > 消化系統(tǒng) > 正文 RSS | 地圖 | 最新

食管損傷常見的病因

2009-11-27 16:48  來源:醫(yī)學教育網    打印 | 收藏 |
字號

| |

  食管可以被多種不同的原因引起損傷,根據損傷的原因大體上分為機械性損傷和化學性損傷。機械性損傷中又可分為腔內損傷和腔外損傷。近年來隨著在食管腔內用儀器進行診斷和治療的病例迅速增加,醫(yī)源性食管損傷在這類疾病中占的比例也不斷無病增大,另外根據食管損傷的部位又分為頸部食管損傷、胸部食管損傷和腹部食管損傷。

  1.腔內損傷  采用腔內醫(yī)療器械診斷和治療食管疾病在當今是相當安全的,但并不是完全沒有危險。食管腔內損傷多發(fā)生在用這些器械在食管內或通過食管進行診斷和治療的過程中,醫(y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采用硬食管鏡發(fā)生的并發(fā)癥要比纖維食管鏡高。在有膈上憩室、賁門失弛緩癥、食管狹窄的病人,如果不小心操作則更易發(fā)生食管損傷。

  2.腔外損傷  腔外損傷主要由于胸部或頸部挫傷或穿透性槍傷、刀傷,并多與胸部或頸部的其他損傷同時存在。

  腸道結構中的漿膜和粘膜下層含有抗張力的膠原和彈力纖維,由于食管沒有漿膜層而不同于消化道的其他部位,使之更易于損傷。食管的頸段后壁粘膜被覆一層很薄的纖維膜,中段僅被右側胸膜覆蓋,醫(y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下段被左側胸膜覆蓋,周圍沒有軟組織支持,加上正常胸腔內壓力低于大氣壓,這些是食管易于損傷的解剖因素。用儀器在食管腔內檢查和治療引起損傷的并發(fā)癥主要是食管穿孔。食管穿孔的部位是環(huán)咽肌和咽括約肌連接處的頸部食管,約50%的食管穿孔發(fā)生在環(huán)咽部Lannier's三角,這個三角由咽括約肌和在頸椎5、6水平的環(huán)咽肌構成。當有頸骨刺和頸部過伸時,極易被損傷發(fā)生穿孔。第二個用儀器易引起食管損傷的部位為上段食管,這個部位相對狹窄,部分同肺門、主動脈弓及左主支氣管固定。其他易于損傷的部位是食管的遠端與胃連接處,還有梗阻病變的近段、食管癌延伸的部位以及進行檢查或擴張的部位。

  食管穿孔后口腔含有的大量細菌隨唾液咽下,酸度很強的胃液、胃內容物在胸腔負壓的作用下,較易經過穿孔的部位流入縱隔,導致縱隔的感染和消化液的腐蝕,并可穿破縱隔胸膜進入胸腔,引起胸腔內化膿性炎癥。

2017臨床醫(yī)師網絡輔導班次介紹
相關新聞
退出
會 搜
特別推薦
醫(yī)學教育網醫(yī)學書店
  • 名師編寫
  • 凝聚要點
  • 針對性強
  • 覆蓋面廣
  • 解答詳細
  • 質量可靠
  • 一書在手
  • 夢想成真
網絡課堂
40多類,1000多門輔導課程

1、凡本網注明“來源:醫(yī)學教育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醫(yī)學教育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醫(yī)學教育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2、本網部分資料為網上搜集轉載,均盡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與本網站聯(lián)系,本網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處理。
  本網轉載之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lián)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3、本網站歡迎積極投稿

4、聯(lián)系方式:

編輯信箱:mededit@cdeledu.com

電話:010-82311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