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費試聽
- 免費直播
2月7日 19:00-21:00
詳情2月8日 09:00-21:00
詳情臨床執(zhí)業(yè)醫(yī)師考試的內容繁多,為幫助廣大考生了解,醫(yī)學教育網(wǎng)整理如下,希望對廣大考生有幫助!
是脊髓白質脫髓鞘或壞死所致的急性橫貫性損害。發(fā)病于任何年齡,青壯年較常見。
(一)臨床表現(xiàn)
1.病史
病前數(shù)天可有上呼吸道感染或疫苗接種史,或有過勞、外傷等誘因。
2.起病
急性發(fā)病,首發(fā)癥狀多為雙下肢麻木無力、病變部位根痛或病變節(jié)段束帶感,數(shù)小時至2~3d內發(fā)展到完全性截癱。
3.運動障礙
受損平面以下的肢體癱瘓。急性期肌張力常降低,腱反射減弱或消失,無病理反射(脊髓休克)。持續(xù)2~4w,以后癱瘓肢體轉為肌張力增高,腱反射亢進,出現(xiàn)病理反射。頸段脊髓受累時出現(xiàn)四肢癱,個別患者脊髓損害平面逐漸上升,波及頸段和延髓,出現(xiàn)四肢癱、吞咽困難,構音不清,呼吸肌麻痹,很快死亡(上升性脊髓炎)。
4.感覺障礙
病變平面以下的深淺感覺減退或消失,感覺障礙平面上緣可有束帶狀感覺過敏區(qū)。
5.自主神經功能障礙
植物神經功能受損以膀胱直腸括約肌功能障礙為主,早期尿潴留,大便排出困難。
(二)輔助檢查
腦脊液白細胞(淋巴細胞為主)和蛋白可輕微增高,椎管一般通暢。
(三)診斷和鑒別診斷
1.診斷 依據(jù)有:
①病前有感染或疫苗接種史;②急性起病;
③截癱、傳導束型感覺障礙、膀胱直腸括約肌功能障礙為主的植物神經受累表現(xiàn);④腦脊液檢查特點。
2.鑒別診斷
(1)急性硬脊膜外膿腫 病前常有其他部位化膿性灶,外周血及腦脊液白細胞增高,腦脊液蛋白明顯增加,CT、MRI有助于診斷。
(2)脊柱結核 常有低熱、乏力、消瘦等結核中毒癥狀及其他結核病灶,脊柱X線可見椎體破壞等典型改變。
(3)脊髓出血 多有外傷或脊髓血管畸形。起病急驟,迅速出現(xiàn)劇烈背痛、截癱和括約肌功能障礙。腦脊液為血性,脊髓血管造影可發(fā)現(xiàn)畸形。
(四)治療
1.藥物治療
①腎上腺糖皮質激素: 常用氫化可的松或地塞米松靜滴,一個月左右逐漸減量停服。用藥期間要注意藥物的副作用。
②免疫球蛋白。
③神經營養(yǎng)藥物:維生素B1、B6、B12及維生素C、輔酶A、ATP、肌苷等。
④抗生素:預防和治療泌尿道或呼吸道感染。
2.護理
(1)褥瘡護理
①勤翻身,勤換尿布,保持皮膚清潔干燥,在身體的骨隆突出處加用軟墊或氣圈,并加強按摩。
②皮膚發(fā)紅時用50%酒精或溫水輕揉,并涂以3.5%安息香酊。
③已有褥瘡者局部換藥并加強全身營養(yǎng),促進愈合。保持創(chuàng)口干燥,清潔創(chuàng)面,控制感染。
(2)排便排尿護理
①早期尿潴留可采用針灸按摩。
②無效時嚴格無菌導尿,留置導尿管每周更換1次。為防止膀胱攣縮,導尿管宜3~5h開放1次。
③有尿路感染,可選用慶大霉素、硝呋醛、新霉素液進行膀胱沖洗,3~6/d,每次100~200ml.
④排便困難者,可在晚間服用緩瀉劑或用肥皂水灌腸。
(3)癱瘓護理
①下肢可用簡易支架維持足背功能位,每日被動運動數(shù)次。
②禁用熱水袋取暖,防止燙傷。
③高頸段病變有呼吸困難者,應給氧,定期翻身拍背,鼓勵患者咳嗽排痰,必要時吸痰或作氣管切開輔助呼吸。
④吞咽困難應放置胃管。
3.康復鍛煉
盡早進行肢體被動活動與按摩,部分肌力恢復時鼓勵病人主動活動。
2月7日 19:00-21:00
詳情2月8日 09:00-21:00
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