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費試聽
- 免費直播
2月7日 19:00-21:00
詳情2月8日 09:00-21:00
詳情轉移性骨腫瘤的檢查是2016年臨床執(zhí)業(yè)醫(yī)師考試中可能涉及到的內容,為幫助廣大考生掌握相關知識點,醫(yī)學|教育網小編搜集整理如下內容:
實驗室檢查是臨床上常作為對病情進展情況、治療效果和預后判定的指標。
1.常規(guī)檢查
可出現血紅蛋白降低、血紅細胞計數減少、血白細胞計數增高、血沉增快、血漿蛋白下降、A/G比值倒置等表現,還應進行堿性磷酸酶(ALP)、酸性磷酸酶(ACP)、乳酸脫氫酶(LDH)、血鈣、血磷等項檢查。尿內兒茶酚胺增高。
2.骨髓檢查
骨轉移時骨髓涂片可找到腫瘤細胞。
3.病理檢查
疑為骨轉移灶時應進行活體組織檢查,目的是明確診斷,選擇治療方法。
4.腫瘤標記物檢測
腫瘤標記物檢測、腫瘤放射免疫顯像和利用聚合酶鏈反應(PCR)在骨轉移瘤中,對于診斷原發(fā)癌及腫瘤的微轉移也有幫助。
5.X線檢查
轉移性骨腫瘤的X線表現多數為腫瘤發(fā)生的骨骼產生各種骨骼破壞性改變,病變多局限在骨骼內,邊緣不清,有時與原發(fā)性骨腫瘤不易鑒別。
6.核素掃描及γ閃爍顯像
該檢查為骨轉移瘤常用的檢查之一。可發(fā)現早期的轉移癌。
7.CT檢查
可判斷有否腫瘤并準確定位,對于腫瘤的性質應結合臨床來判斷。
8.MRI檢查
診斷骨轉移瘤更敏感。
9.B超檢查
B超更適用于以溶骨型骨破壞為主的骨轉移瘤。
10.血管造影檢查
血管造影可顯示典型的惡性改變影像,如血運豐富、毛細血管增生但雜亂無章,有"血管湖"現象等。也可在造影的同時行介入治療。
2月7日 19:00-21:00
詳情2月8日 09:00-21:00
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