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炎病毒感染有哪些臨床特點?
肝炎病毒感染是檢驗技士考試需要掌握的知識,以下是醫(yī)學教育網(wǎng)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相關知識,希望有助于大家備考!
臨床特點:
急性黃疸型肝炎:
該病程經(jīng)過可分為黃疸前期、黃疸期、恢復期3個階段。
①黃疸前期。起病急,多有發(fā)熱,全身乏力,食欲不振,厭油,惡心,嘔吐;少數(shù)患者以發(fā)熱、頭痛、上呼吸道癥狀為主;有的還有關節(jié)痛、皮疹、心律失常,本期末黃疸開始出現(xiàn)。本期持續(xù)時間約5—7天。
②黃疸期。發(fā)熱減退,但鞏膜、皮膚之黃疸及尿色加深,部分患者可有大便顏色變淺、皮膚瘙癢等表現(xiàn)。肝大,有壓痛及叩擊疼,部分病例有輕度脾大,本期持續(xù)約2—6周。
③恢復期。黃疸逐漸消退,癥狀減輕以至消失、肝脾逐漸回縮,肝功能逐漸恢復正常,大多1-3個月后可康復。
急性無黃疸型肝炎
急性無黃疸型肝炎遠較急性黃疸型肝炎多見,起病較緩,除無黃疸外,其他臨床表現(xiàn)與急性黃疸型肝炎相似,但一般癥狀較輕,部分病例癥狀不明顯,可在健康檢查中發(fā)現(xiàn)肝大及肝功能異常,病程約3個月。部分患者遷延不愈或反復發(fā)作,可發(fā)展為慢性肝炎。
慢性肝炎
慢性肝炎又分為輕度型、中度型、重度型3種。
①輕度型。相當于原慢性遷延性肝炎或輕型慢性活動性肝炎,病情較輕,癥狀不明顯或雖有癥狀但肝功能指標僅l-2項輕度異常。
②中度型。相當于原中型慢性活動性肝炎,臨床癥狀介于輕度型與重型之間。
③重度型。相當于原重型慢性活動性肝炎,有較明顯的或持續(xù)的肝炎癥狀,可伴有肝病面容、肝掌、蜘蛛痣、肝脾大而排除其他原因者,白蛋白明顯降低、膽紅素明顯升高(>85.5微摩/升)和凝血酶原活動度明顯降低(40%-60%)者。
重癥肝炎
重癥肝炎又分為急性重癥肝炎、亞急性重癥肝炎、急性壞死型肝炎。急性重癥肝炎起病后10天之內,出現(xiàn)精神神經(jīng)癥狀,如嗜睡、煩躁、行為反常、性格改變、昏迷、抽搐等。肝濁音區(qū)迅速縮小,中毒性腸麻痹,黃疸迅速加深,腹水,出血傾向,凝血酶原時間延長,凝血酶原活動度降低到40%以下。后期出現(xiàn)腦水腫、腦癌、谷丙轉氨酶下降與膽紅素上升呈酶膽分離現(xiàn)象,還可見血膽固醇降低,病程一般為7-14天。亞急性重癥肝炎即亞急性肝壞死,急性黃疸型肝炎病后10天以上出現(xiàn)與急性重癥肝炎相似而稍輕的臨床表現(xiàn),病程可長達數(shù)月,存活者有近l/3發(fā)展為肝炎后肝硬化。慢性重癥肝炎臨床表現(xiàn)同亞急性重癥肝炎,且有慢性活動性肝炎或肝炎后肝硬化病史、體征及嚴重肝功能損害。
淤膽型肝炎
淤膽型肝炎已往稱為毛細膽管型肝炎。起病類似急性黃疸型肝炎,主要特點是肝內膽汁淤積性黃疸持續(xù)3周以上,皮膚瘙癢,大便呈陶土色,血膽紅素明顯升高,且以直接膽紅素為主,肝大明顯,堿性磷酸酶、轉膚酶、膽固醇明顯升高,且具黃疸三分離特征,即黃疸明顯而消化道癥狀較輕,谷丙轉氨酶輕度升高,凝血酶原時間延長或凝血酶原活動度下降不明顯,并排除其他肝內外梗阻性黃疸者。
肝炎后肝硬化
如果慢性肝炎病人具有腹壁靜脈曲張,腹水,脾大;影像學檢查食道靜脈曲張、門靜脈及脾靜脈明顯增寬等門靜脈高壓證據(jù);腹腔鏡檢查及病理診斷更有意義,尚需排除其他原因所致的肝硬化,根據(jù)肝臟炎癥是否活動可區(qū)分為:
①活動性肝硬化。慢性活動性肝炎的臨床表現(xiàn)依然存在,肝質地變硬,脾進行性增大,伴有食道靜脈曲張及腹水等門靜脈高壓表現(xiàn),肝功能明顯異常。
②靜止性肝硬化。有肝硬化的臨床表現(xiàn),肝活檢提示肝組織有假小葉形成,其周圍炎癥細胞較少,間質及實質界限清楚,谷丙轉氨酶及膽紅素均正常。
以上內容是由醫(yī)學教育網(wǎng)小編為大家編輯整理的肝炎病毒感染相關知識,還請大家多多關注醫(yī)學教育網(wǎng),會有更多更好的關于各類醫(yī)學考試的相關信息等著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