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治療口腔頜面腫瘤的原則是2020年口腔主治醫(yī)師考試會涉及的重要考點內容,為了幫助大家及時鞏固,醫(yī)學教育網為大家整理如下:
1.良性腫瘤:一般以外科治療為主。如為臨界瘤,應切除腫瘤周圍部分正常組織,將切除組織作冰凍切片病理檢查,如有惡變時,則還應擴大切除范圍。
2.惡性腫瘤:應根據腫瘤的組織來源、生長部位、分化程度、發(fā)展速度、臨床分期、患者機體狀況等全面研究后再選擇適當的治療方法。
(1)組織來源:腫瘤的組織來源不同,治療方法也不同。①淋巴造血組織來源的腫瘤對放射和化學藥物都具有高度敏感性,且常為多發(fā)性并有廣泛性轉移,故宜采用放射、化學藥物和中草藥治療為主的綜合療法。②骨肉瘤、纖維肉瘤、肌肉瘤(胚胎性橫紋肌肉瘤除外)、惡性黑色素瘤、神經系統(tǒng)的腫瘤等一般對放射不敏感,應以手術治療為主,手術前后可給予化學藥物作為輔助治療。③對放射線有中度敏感的鱗狀細胞癌及基底細胞癌,則應結合患者的全身情況、腫瘤生長部位和侵犯范圍,決定采用手術、放射、化學藥物抑或綜合治療。
(2)細胞分化程度:一般細胞分化程度較好的腫瘤對放射線不敏感,故常采用手術治療;細胞分化程度較差或未分化的腫瘤對放射線較敏感,應采用放射與化學藥物治療;當腫瘤處于迅速發(fā)展階段,腫瘤廣泛浸潤時,手術前應考慮先進行術前放射或化學藥物治療。
(3)生長部位:位于頜面深部或近顱底的腫瘤,手術比較困難,術后往往給患者帶來嚴重功能障礙,故有時不得不首先考慮能否應用放射治療或化學治療,必要時再考慮手術治療;而唇癌或面部皮膚癌則手術切除較容易,整復效果也好,故多采用手術切除;頜骨腫瘤一般則以手術治療為主。
3.臨床分期:一般早期患者不論應用何種療法均可獲效,而晚期患者則以綜合治療的效果為好。臨床分期也可作為預后估計的參考。臨床上根據癌瘤侵犯的范圍,國際抗癌協(xié)會(UICC)設計了TNM分類法。T是指原發(fā)腫瘤;N是指區(qū)域性淋巴結;M是指有無遠處轉移。根據原發(fā)腫瘤的大小及波及范圍可將T分為若干等級;根據淋巴結的大小、質地、是否粘連等也可將N分為若干等級;遠處轉移則是利用各種臨床檢查結果,也可將M劃分為若干等級。以上稱為TNM分類。
推薦閱讀:
口腔主治考試推遲! 未開始備考的你還有機會!短期備考怎么做?
2020年口腔主治醫(yī)師強化精講【免費視頻】更新啦,快來學習!
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內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更多資訊請關注醫(yī)學教育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