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費試聽
- 免費直播
02月07日 19:00-21:00
詳情02月08日 09:00-21:00
詳情成釉器的發(fā)育是口腔執(zhí)業(yè)醫(yī)師考試可能涉及到的知識點,醫(yī)學教育網小編整理了相關知識點,供考生參考。
1.牙板的發(fā)生 在胚胎第6周,在未來的牙槽突區(qū),表面上皮出現增生,開始僅在上下頜弓的特定點上,上皮局部增生,很快增厚的上皮互相連接,依照頜弓的外形形成一馬蹄形上皮板。這一上皮板繼續(xù)向深層生長,并在末端分裂為兩個上皮板:向頰(唇)方向生長的上皮板稱前庭板;位于舌(腭)側的上皮板稱為牙板(dental lamina)。前庭板與口腔前庭發(fā)生有關;牙板向深層結締組織生長,其末端細胞增生,進而發(fā)育成牙胚。
2.成釉器的形成和分化 在牙胚發(fā)育中,成釉器首先形成。成釉器的發(fā)育是一個連續(xù)的過程,可分為三個時期。
(1)蕾狀期:在牙板末端的20個定點上,上皮細胞迅速增生,形成圓形或卵圓形的突起,形狀如花蕾,即蕾狀期成釉器,也稱牙蕾。其構成的細胞類似上皮的基底細胞,立方形或低柱狀。鄰近的間充質細胞增生活躍,但未見細胞分化。
(2)帽狀期:蕾狀期成釉器中的細胞繼續(xù)增生,成釉器增大,基底部向內凹陷,形狀如帽子,故稱帽狀期成釉器。此期成釉器的細胞分化為三層:成釉器的周邊是一層立方狀細胞,稱外釉上皮,借牙板與口腔上皮相連續(xù);在成釉器的凹陷面,與間充質相鄰的一層細胞,稱內釉上皮,與外釉上皮相延續(xù),延續(xù)處稱頸環(huán);在內釉上皮和外釉上皮之間的細胞為有長突起的星形細胞,細胞間隙大,突起相互連接成網,稱星網狀層,此層細胞間充滿富有蛋白的黏液樣液體,對內釉上皮有營養(yǎng)作用和緩沖作用,以保護成釉器。
(3)鐘狀期:帽狀期成釉器不斷增大,基底部的凹陷加深,形似吊鐘,稱為鐘狀期成釉器。此期凹陷面的形態(tài)已確定,在前牙為切牙牙冠的形態(tài);在后牙為磨牙牙冠的形態(tài)。此期成釉器的細胞分化為四層:內釉上皮仍由單層細胞構成,排列整齊,在頸環(huán)處與外釉上皮相連;星網狀層較帽狀期細胞間液體增多,細胞體積增大,占成釉器體積的大部分;外釉上皮此期為低立方狀或扁平狀醫(y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在釉質開始形成時,平整排列的上皮形成許多皺褶,將鄰近牙囊的間充質包繞在內,其中含血管,為成釉器旺盛的代謝活動提供營養(yǎng);此期在內釉上皮和星網狀層之間出現2~3層扁平細胞,稱中間層,與釉質形成有關。
(4)釉結(enamel knot)、釉索(enamel cord)和釉龕(enamel niche):在帽狀期和鐘狀期牙胚中出現一些短暫的結構即釉結、釉索和釉龕。這些結構不是每個牙胚必須存在的或同時出現的。釉結是在牙胚中央,內釉上皮局部的增厚,釉結在牙形態(tài)發(fā)生中有重要作用,可能是調節(jié)細胞分化和牙形態(tài)發(fā)生的信號中心。
02月07日 19:00-21:00
詳情02月08日 09:00-21:00
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