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輸尿管反流的病因和發(fā)病機制是什么?為了幫助大家了解,醫(yī)學教育網為大家搜集整理如下:
膀胱輸尿管反流是指由于膀胱輸尿管連接部瓣膜作用不全,致尿液自膀胱反流至輸尿管、腎盂。反流性腎病則指由于反流,進而發(fā)生腎內反流,導致腎實質損傷而言。常造成腎瘢痕,終至發(fā)生高血壓、腎功能不全。
此類疾病臨床癥狀不明顯,不特異,因常伴發(fā)泌尿系感染,常僅診為泌尿系感染,而VUR易被漏診,但反復感染、重度反流最終常引發(fā)反流腎病、腎瘢痕形成,預后嚴重故應予以重視。膀胱內尿液反流人輸尿管、腎盂的這一"反流"現(xiàn)象分為兩種:原發(fā)性者是由于膀胱三角區(qū)先天薄弱、膀胱壁內走行的輸尿管短、膀胱輸尿管連接部瓣膜作用不全而致者,通常VUR即指此類而言;繼發(fā)性反流是指由于下尿路梗阻(如后尿道瓣膜、尿道狹窄)致膀胱內壓上升而引起反流。
原發(fā)VUR是先天的不伴有梗阻的反流。正常時輸尿管以斜角穿透膀胱壁,此膀胱壁內輸尿管長度為輸尿管直徑的4~5倍,新生兒期輸尿管走行于膀胱內黏膜下之長度為0.5~0.7cm(患兒者僅0~0.1cm),并以裂縫狀開口于膀胱三角(患兒者開口較高且呈高爾夫球洞狀),且輸尿管穿越膀胱處有充分的逼尿肌支撐。這種結構阻止尿液自膀胱反流入輸尿管,因當膀胱內壓力升高時,以斜角經膀胱壁進入膀胱的輸尿管受到膀胱內壓與逼尿肌的夾緊而產生瓣膜作用。使輸尿管內腔關閉,阻止尿液反流。反流患兒這種膀胱輸尿管連接處的瓣膜作用不全,故發(fā)生反流。
此外,近期因注意到VUR有家庭聚集性發(fā)生的現(xiàn)象,故對其遺傳相關基因在發(fā)病中的意義也進行了研究,認為本病的遺傳方式為常染色體顯性遺傳,伴不完全外顯率。并注意到部分患兒有PAXZ基因突變。
重度反流,當有腎盂向集合系統(tǒng)反流的腎內反流,又當有感染時則會發(fā)生腎瘢痕形成反流性腎病。這時腎盂、腎盞擴張,腎實質變薄。病理上除反流的乳頭管、集合管擴張外,管壁周的間質充血水腫、細胞浸潤,繼而有腎小管萎縮、腎小球周圍纖維化及局灶節(jié)段性腎小球硬化。這些變化除與反流、感染有關外,還可能與自身免疫反應、系膜對大分子物質攝取后負荷、腎內血管病變及殘余腎小球發(fā)生的局部高濾過等因素有關。